据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摸底排查数据,全国现有农村留守儿童902万人,其中,超过90%分布于中西部省份。在许多外出务工大省,留守儿童的成长成才都是重大教育、民生和社会课题。日前,记者随教育部中央媒体采访团走进江西,实地探访江西省留守儿童工作的现状。
加强留守儿童校外管理
一方陋室,简单的折叠桌和床之外,就是连着气罐的灶台。金溪县第二中学西门校区初二三班的上官晶晶租住在这里。“妈妈在县城里,一个星期来看我一次,爸爸在福建工作。现在老师会经常给我打电话,也会来住的地方看我。”上官晶晶说,这是学校对校外租住女生管理行动的一项要求。校方为何要针对她们加强管理呢?
“以前每到初三开学,班上总有两三个女生情况异常。”担任班主任的杨香兰说,班上的30个女生中,有20个是在校外租住的,这些孩子跟周边的社会青年交往,还会被离异的人盯上、纠缠。
为彻底解决这一隐患,该校对校外租住的268名女生逐一上户调查摸底。每月对学生住寝情况不定期抽查两次,对周边环境进行排查,嫌疑窝点重点时段派人蹲守并上报公安部门,同时争取居委会、公安、法院以及社区居民的支持,对收留学生违纪的重点区域进行排查。
这只是江西省“万师访万家”“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侧面之一。从2016年5月起,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厅以“访家庭、正教风、立师德”为主题组织家访活动,留守儿童成为家访特别关注的群体。除上门实地家访了解成长环境之外,对父母均在外地打工的学生,采用电话家访,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校中建家”送温暖
租住之外,更大部分的江西留守儿童在校寄宿。寄宿生管理相对规范,但如何给他们家一般的温暖则是更高层次的诉求。“校中建家”,是江西抚州东乡三中做出的探索。
“区里投入400万元改造学校的设施。”校长黄文龙骄傲地说。在东乡三中的宿舍楼,记者看到四个人一间的宿舍整洁敞亮,空调淋浴一应俱全。
“校中建家”,硬件只是一方面,内涵建设更重要。东乡三中将全校的1000多名留守儿童统一编班管理。同时,针对留守儿童生活缺乏照料和指导,该校编写教材,由专职老师开设生活教育课,对学生的生活、生理、营养以及疾病预防进行指导。为了充实寄宿生的课余时间,东乡三中的社团活动周一到周五从不间断,已经有多人在书法、绘画、陶艺等比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
“到了初二年级,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有了很大的提升,养成了比较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不但基本上可以脱离生活老师的指导,而且可以影响和带动学弟学妹们。初一入校时,全校前30名几乎没有留守儿童。在历届中考中,全校前10名的学生,留守儿童要占半壁江山。”黄文龙说。
“拉家长做合伙人”
“还有多少日子呢?苦苦想着爸妈回来的我,常常躲在房间的一角,愁苦、哀怨。”这段话来自一位江西弋阳留守儿童的日记。
据弋阳县葛溪乡初级中学校长路光生介绍,该校留守生占比46.1%,隔代监护占84.64%,亲友监护占10.02%。高达44.90%的孩子一年才能见到一次父母,90.10%的孩子只能通过假期探亲。“缺乏安全感是很多留守孩子存在的问题,许多家长把孩子扔给老人和学校就去挣钱了,其实长久来看得不偿失。”
面对全县45%的中小学生是留守儿童的情况,弋阳县教体局局长方华提出,“要把家长拉做合伙人,不能‘看戏’,而要参与出力”,把家校合作制度化,形成家校社紧密联动的教育生态。
弋阳县湾里朱垅小学六年级三班姜光腾的妈妈黄水荣,去年结束了在浙江义乌打工的日子,这一切与学校的家委会“校外互助小组”有关。原来,为了避免“5+2=0”周末抵消学校教育的现象,该校在每个有生源的村庄选择一户读书氛围好的家庭,全村学生集中读书、活动。“我们茶园村有4户人家,参加互助小组后,孩子的成绩带动提高很快,总是叫邻居照顾也不好意思,正好在家门口也可以做些小生意,就回来陪读。”黄水荣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朱垅小学,从学校卫生、护校,到午餐、监考,处处都有家长的身影。校长黄祥根说:“省里‘万师访万家’活动不光让老师了解学生,也让家长更体谅学校,投入到对孩子的教育中来。”
到今年5月,江西全省共有15.8万余名教师家访了284.3万户家庭,回收问卷219.8万份,征集家长意见220.7万条。“关爱留守儿童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发力,看似小小的家访,却是形成多方合力的法宝。”方华如此评价。
(本报记者 刘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