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不忘共产党,勤劳致富树榜样,社会养老有依靠,党的政策暖心窝……”一首由村民自编的《四讲四爱歌谣》在西藏山南曲松县传唱,这首以“折嘎”(藏族民间传统说唱艺术)形式流传的歌谣,是当地百姓怀着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有感而发创作的,内容短小精炼,诵读起来朗朗上口,被誉为“红色折嘎”。
“红色折嘎”是当下雪域高原百姓赞颂党的好政策的一种创造性表达方式。连日来,为喜迎党的十九大召开,西藏各地集中开展“讲党恩爱核心、讲团结爱祖国、讲贡献爱家园、讲文明爱生活”(“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红歌表演……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核心意识更加坚定、思想认识更加统一,在各自岗位上更加坚定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
拉萨堆龙德庆区东嘎镇桑木村次旺罗布说:“我是一名老党员,比共和国小一岁,是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从小到大,我和新西藏一起成长,亲身经历了雪域高原巨大的变化。实践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西藏,更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高原各族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不是一句空洞的表白,而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强震造成包括西藏日喀则市等地的重大损失。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514户居民在日喀则桑珠孜区的灾后临时安置点,重新安了家。对受灾严重的樟木镇村民,更是进行了全镇整体搬迁。63岁的次仁坚参说:“在临时安置点两年时间里,政府每天给我们人均生活补助25元,另外还有安置补助、水电补助、低保补助等,什么都不用愁。现在国家投资建设的樟木新区马上就要完工了,心里特别期待住进新房子,感谢党和国家无微不至的照顾。”
樟木镇镇长李志强介绍,桑珠孜区临时安置点共有4个居委会、1686人,从2015年到今年3月,国家共为这里地震受灾群众发放1727万元安置补助,还有为期5年的低保金。与此同时,日喀则市还组织了50余家企业来此招聘,不少受灾群众还获得了工作机会。
在灾后临时安置点,28岁的边巴多吉对党和政府充满了感激之情。借助政府对受灾群众的各种优惠政策,他免费考取了驾驶证,买了一辆二手车跑商贸生意,旅游旺季时,他每月可赚到1万多元。他说:“事实让我更加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于强大的祖国和党的各种惠民政策。”
自今年3月西藏启动“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全区围绕这一主题活动涌现出许多生动感人的典型人物和故事。民族团结是这次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西藏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在日喀则市仁布县切洼乡普纳村,多民族团结互助遍地开花,这里居住着藏、汉、回等多个民族居民,各民族间通婚比例占当地人口总数的近10%,各民族之间相处和睦、互帮互助。
40多岁的琼珍患有风湿病10多年,日常生活无法自理,丈夫在外打工维持生计,三个孩子还在上学,一家人生活比较艰难。当地做修补轮胎生意的回族村民马彬林得知情况后,定期为这一家人送去大米、清油、鸡蛋、茶叶等生活用品。为了缓解琼珍的病痛,马彬林不时地会留下一些买药钱。
“患风湿病后,我前后共花去了11万元,但得到了国家大病医疗补助,还有像马彬林这样的村民帮助我,心里特别温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琼珍一家和村里很多人都是异地扶贫搬迁过来的,国家给盖的新房子,用电吃水比以前更加方便,年收入也比以前增加5000多元。
据了解,“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西藏自治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向基层、向农牧区延伸、拓展的有效载体。截至目前,西藏共组织各级宣讲团集中宣讲89360场次,农牧民受众1044万人次,各族各界群众反响强烈,在雪域高原上唱响了时代最强音。
在西藏山南市洛扎县,针对不少农牧民群众不识字、老年群众记忆下降的情况,结合村民能歌善舞的特点,当地特意创作了“四讲四爱大家唱”歌曲,旋律优美、内容丰富的歌曲受到了广泛好评。在龙拉边境点,五户十几人中只有一人识字,当地干部把这首歌存储在每个人手机中,有的还做成了手机铃声。
与此同时,西藏昌都、林芝、那曲、阿里也推出了一批有特色、有抓手、能落地的实践项目,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各族干部群众的政治意识和思想觉悟明显提高。
(本报拉萨7月12日电 本报记者 尕玛多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