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的“新史诗”】
近年来,影视创作日益繁荣,但大量悬浮于现实的玄幻剧、言情剧占据荧幕,既不能给观众的生活以指导,也不能深化人对现实的思考。电视剧《白鹿原》通过精心的制作,让观众真切感受到现实主义的魅力,呼唤现实主义重新回到观众的视野中。
当下影视角色常常流于扁平化、脸谱化和同质化,缺少人味儿和烟火气,更缺乏文化内涵,这与影视创作脱离现实的土壤有很大关系。《白鹿原》以强烈的现实关照塑造了持重的白嘉轩,狡黠的鹿子霖,憨直的鹿三等一系列生动的形象,通过细腻生动的细节描写还原了角色的复杂性,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原《中国艺术报》总编辑李树声指出,《白鹿原》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原型人物,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鹿子霖自私、贪婪、好色,本应是传统文化劣根性的代表,但是他的很多方面也令人感动,虚伪和真诚统一于一体。比如说白嘉轩被抓了,鹿子霖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也跑到监狱里蹲着去。《白鹿原》中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物都是一个文化史实,是20世纪文化反思的捷径,也是本世纪文化良知的成功展示。特别是白嘉轩、鹿子霖,他们经常手执烟袋,对坐在祠堂两侧,暗喻他们对应传统文化的不同侧面。
影视作品要接地气,还要有地域色彩。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伟国认为,电视剧艺术只有植根于本民族的生活,深挖有地域文化的空间,民情的风俗、习俗等,追溯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心理,积极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才能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地域的风土人情,语言特点和文化精神。《白鹿原》就以强烈的陕北风格,构成电视剧鲜明的影像叙事特点。西北大学教授张阿利认为,对陕西关中地域文化的自觉追求正是《白鹿原》成功的要素之一,它也因此成为陕派电视剧的代表。
《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提出,通过文艺作品去思考当下的问题,比如《白鹿原》作为一部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电视剧,对农民与土地关系的深刻思考,就为我们思考农村建设的凋敝和城市的繁荣发展之间的强烈对比,以及农村从物质到精神的重塑提供了思路。李树声说,《白鹿原》让人们又一次思考今天还没有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先人留下的遗产该怎样选择?传统文化、新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如何取舍?人们给自己确立什么样的遵循和信仰?中国农民的精神家园在哪里?这是《白鹿原》一声黄钟大吕般的叩问,也是《白鹿原》的厚重之处。
(陈童 牛梦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