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04日 星期二

    “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新疆塔什库尔干震后重建的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王瑟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04日 08版)

        临时安置点醒目的五星红旗随风飘扬,帐篷幼儿园内传出琅琅读书声,地震灾后重建的工地上机器轰鸣……

     

        距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5.5级地震过去一个半月了,7月1日,在受灾最严重的库孜滚村,塔什库尔干边防派出所的官兵正在组织牧民党员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副教导员柯昌艳坚定地说:“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我们很快会搬进新家,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工地上尘土飞扬,装载机、搅拌机轰鸣声交织在一起,施工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着。“施工进度能够进展这么顺利,和乡亲们自觉服从重建大局是分不开的。”柯昌艳说。

     

        库孜滚村由于地处雪山脚下,牧民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他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用水仅靠雪山融水维持。施工队进驻现场后发现,一边是牧民的基本生产、生活用水,一边是施工搅拌混凝土需要的大量用水,这让施工队犯了难。他们找到了边防派出所警官徐远鹏。

     

        徐远鹏一发动,乡亲们二话不说齐刷刷表态:“我们吃不上水不要紧,绝不能给政府添乱。”当天,村子里的水渠就顺利引到了工地上。

     

        “再过两个月,一座崭新的村庄将重新矗立在库孜滚村。”望着已经挖好的地基和正在紧张施工的机械,徐远鹏高兴地说。

     

        地震发生后,塔什库尔干边防派出所官兵从废墟中挖出了12名被掩埋的牧民群众。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让许多村民心中蒙上了阴影,13岁的五年级学生恰坎·巴依就是其中之一。

     

        细心的边防官兵发现了恰坎·巴依的异常:她经常会表现出紧张、害怕,有时候情绪还会失控。6月中旬的一天中午,恰坎·巴依的父亲巴依·克勒厄孜发现女儿找不到了。

     

        联想到恰坎·巴依最近的异常表现,徐远鹏忽然想到一个地方,他拔腿冲进地震废墟,看到了蜷缩在墙角瑟瑟发抖的恰坎·巴依。

     

        边防大队派出心理咨询师对恰坎·巴依进行经常性的心理疏导,派出所警官也加大了走访力度。可喜的是,恰坎·巴依的病情一天天稳定下来。

     

        库孜滚村幼儿园的40多名儿童复课后的第一堂课,就是由老师和边防官兵共同上的心理辅导课。

     

        作为驻地边防官兵,塔什库尔干边防派出所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义不容辞的任务,帮助孤寡老人搬进富民安居房、组织村民到工地上巡逻帮忙、为村民们修建羊圈……

     

        85岁的阿凡提·尤孜老人的房子在地震中倒塌,边防官兵第一时间为老人争取了一套80平方米的抗震安居房,将其侄子尼亚孜·居麦发展为群众护边员,并动员尼亚孜·居麦与老人一起居住,照顾老人生活起居,从根本上解决了老人的生活难题。

     

        19岁的艾来木·库热路西曾经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地震后,看到边防官兵和乡亲们一直在为灾后重建忙碌着,他的心灵受到了触动。他和村里的几名小青年一商量,三天两头缠着徐远鹏要活干,要不就自己到工地上找活干。

     

        “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把这里建设好、守护好。”艾来木·库热路西说,感觉自己现在的生活特别有意义。

     

        据徐远鹏介绍,目前库孜滚村的施工队正在加班加点施工,预计到8月底,村子里的144户、462名牧民群众将会如期搬进崭新、安全的抗震安居房。

     

        (本报记者 王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