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由香港特区政府主办,以“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同心创前路,掌握新机遇”为主题的成就展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展览全方面介绍香港多姿多彩的城市面貌、最新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蓝图,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参观。编者选择两幅参展照片,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展览上有8段视频介绍香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一段介绍了香港斫琴人蔡昌寿对古琴的传承。
古琴作为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之一,历史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琴器对形制、式样、材料等都有严格规范。造琴雅称“斫琴”,是一项流传了3000多年的中华文化遗产,自古以来不少弹琴人都亲自斫琴。
蔡昌寿先生研究古琴工艺多年,他自1993年起开设了“斫琴研究班”,将斫琴技艺授予香港琴人,以求恢复并且延续琴人自制琴器、斫琴自弹的传统。
与他的老师徐文镜先生一样,蔡昌寿的教授方法是口授加示范:一块木材到手,从原木的开料、刨琴面、挖共鸣箱,以至打磨、上漆、张弦等,从头到尾都自己一手包办。
“因为琴文化本身是个性化的艺术,不同地域、不同师承的琴家的风格彼此都不相同,同一地域、同一师承的琴家风格也不尽相同,同一曲目,不同的琴家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形成不同的风格。所以亲自动手才能真正体味。”蔡昌寿如是说。
24年过去了,“斫琴研究班”仍是香港唯一的斫琴教学作坊,这种因热爱而自发钻研并推广斫琴的传承方式,在香港亦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