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30日 星期五

    没做到环境友好 智能发展就不是可持续的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解析智能社会的三个挑战

    作者:本报记者 陈建强 耿建扩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30日 08版)

        “作为工业社会之后渐显雏形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智能社会在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环境安全这三个维度上将面临严峻挑战。”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副主席、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智能科技的广泛应用能否有效扩大就业,能否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能否显著降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耗,这些问题已引发社会普遍关注。”

     

        龚克是本次世界智能大会《前瞻对话:智能社会与可持续发展》圆桌论坛的6名嘉宾之一。谈及“智能”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时,他有着较为深刻的思考。他认为,与之前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相比,智能社会的特征就是“智能生产力”登上历史舞台。“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智能社会所看重的不再是GDP的增长,而是人民群众的充分就业。因此,我们应该将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作为发展智能科技的目的之一。”

     

        龚克以汽车工业的升级为例解释说:“随着科技进步,在汽车生产线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工序采用标准精度更为可靠的机械手来完成,将大量的工人从简单而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但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生产效率的提升,汽车产业的工作岗位并没有减少,反而大大增加了。”目前,他所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发展智能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为了适应新岗位要求,怎样适时地改革教育模式,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专门人才。

     

        “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智能科技也应大有作为。”龚克认为,智能科技的不断创新,必然能显著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促进经济发展,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消除绝对贫困。同时,智能科技的广泛应用,也为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性别差异提供了契机。比如,传统清洁工人肯定会越来越普遍地被智能机器所取代,这些工作岗位也必将向技能型、管理型过渡。目前,单是“共享汽车”的出现就已经给出租车行业带来了很大冲击,一旦“无人驾驶汽车”得到普及,“出租车司机”作为一种工作岗位就将消失,他们将通过教育培训向车辆调度与维修的岗位转变。这种变化是大势所趋,有关部门应未雨绸缪,早做筹划。

     

        龚克认为,“阿尔法狗”最激动人心之处,在于它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让我们对人工智能的前景展开了无尽的想象。“作为一名职业棋手,李世石的能耗与碳排量是多少,而研制并维护一个‘阿尔法狗’,又需要多大的环境成本?”他说,“这不是开玩笑——智能科技的发展必须符合‘环境友好’的要求,不但要节省能耗,而且要有效利用再生能源。如果我们使用的许多智能科技产品,在其生命周期中能耗超出一定的标准,没有做到‘环境友好’,那就不能说这样的智能发展是可持续的。”

     

        (本报天津6月29日电 本报记者 陈建强 耿建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