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27日电 记者杨舒从日前召开的中国地震局2017年第二季度例行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陈颙院士带领科研团队实施“地下明灯”计划,通过人工制造地震“照亮”地球内部,利用主动震源研究地下结构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中国地震局研究员徐平介绍,对地下结构的精细探测一直是科学界的难题,而对地震波的分析正是现有的认识地球地下结构的重要方式。但天然地震不可控,且分布不均,存在着大量盲区,因此,需要通过人工震源制造微小地震来进行地下内部结构的探测分析。近年来,陈颙带领主动源探测团队开展了大量野外实验,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水中激发的气枪震源作为陆地地壳结构探测和介质变化监测的人工震源。
这一技术被应用于郯庐断裂带南端地壳及上地幔结构探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徐平表示,根据测算,若在全国建立10个固定的气枪发射台,每个台的监测距离能达到1000公里,这一技术就能够覆盖整个中国大陆。通过地下结构探索,这一技术将可能在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活动断裂调查、城市地下三维地质图编制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