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24日 星期六

    蒋建国:只为“黄梅”花更艳

    作者:本报记者 刘坤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24日 12版)
    蒋建国,现任安徽省演艺集团副总经理、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他嗓音明亮、表演朴实大方,多年来致力于推动黄梅戏的传承与创新,曾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政府表演奖”,以及“2016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提名奖等。

        【文创人物志】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在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蒋建国眼里,《天仙配》《女驸马》等一曲曲黄梅戏,悠扬婉转、字正腔圆,不知让多少人为之痴迷。

     

        1980年,蒋建国从安徽省艺术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黄梅戏演员。几十年间,他饰演过《无事生非》中的娄地鳌、《红楼梦》中的蒋玉菡、《雷雨》中的周萍,以及《明月清照》中的赵明诚等,与黄梅戏结下了不解情缘。

     

        如今,蒋建国已从一名普通的黄梅戏演员,成为安徽省演艺集团副总经理、黄梅戏剧院院长,从一个舞台走向另一个舞台。虽然岗位不同了,角色转变了,但黄梅戏却自始至终都承载着他的梦想、寄托着他的希望。

     

        “回首往昔,黄梅之路曲折悠长,它凝聚着汗水与艰辛、浸透着智慧与探索;展望今朝,面对着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重任,我们责无旁贷。”蒋建国说,坚守、努力,勇往直前,只为“黄梅”花更艳,只为“黄梅”香愈醇。

     

        多年来,蒋建国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更好地传承黄梅戏艺术,使其得到更多年轻观众的认可。最终他得到的答案是创新。

     

        面对传统戏曲票房低迷等困境,蒋建国带领黄梅戏剧院推陈出新,与现代科技、现代元素“联姻”,在拥有《天仙配》《女驸马》等传统经典剧目的基础上,推出了3D全息版《牛郎织女》《小乔初嫁》《不越雷池》,以及《红楼梦》《墙头马上》《雷雨》等一批当代精品剧目。每年演出达300余场,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展现了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不久前,黄梅戏剧院组织排练剧目《红梅赞》,由青年女演员袁媛饰演的江姐,一袭蓝衣,嗓音清澈,把江姐失去丈夫的悲痛以及对敌人的憎恨,演绎得淋漓尽致。“我们因为热爱留在这里,想为传承中华文化尽一份力。”袁媛告诉记者,现在剧院60%以上是年轻演员,很多都是90后。

     

        蒋建国意识到,黄梅戏艺术要想以更完美的形式展现在舞台上,必须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要给更多的年轻人提供艺术实践平台和成长锻炼机会。

     

        于是,黄梅戏剧院推出了青春版《天仙配》《女驸马》,为年轻演员量身打造《黄梅绽蕊迎新春》“明日之星”演唱会、音乐会及小戏折子戏专场,也让多位青年演员直接参与到新创剧目《小乔初嫁》的创排演出中,让青年艺术人才更快成长。

     

        蒋建国还积极推动黄梅戏“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多年来,黄梅戏剧院先后出访美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中国文化年·安徽周”“徽风皖韵美洲行”“黄梅飘香澳洲行”等文化交流活动,展现了黄梅戏艺术的不凡风采与独特魅力。“‘走出去’可以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到国外,也为艺术创作带来更多的灵感。”蒋建国说。

     

        蒋建国表示,今后将全力做好黄梅戏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工作,坚持“出戏、出人、出成果、出效益”理念,为广大观众创作和推出更多喜闻乐见的精品剧目,建立起戏曲人的文化自信,将属于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发扬光大,让黄梅戏艺术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与认可。

     

        (本报记者 刘坤)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