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22日 星期四

    MSCI指数将为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什么

    作者:本报记者 温源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22日 07版)

        北京时间6月21日,MSCI(美国明晟公司)宣布,从2018年6月起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全球基准指数,将初始加入A股的222只大盘股。基于5%的纳入因子,在明年8月的评审完成后,这些加入的A股将约占MSCI新兴市场指数0.73%的权重。

        什么是MSCI指数?A股进入MSCI指数将会对资本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

    融入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标志

        MSCI是美国著名指数编制公司——美国明晟公司的简称。MSCI指数是多数国际机构的投资标的,其客户涵盖全球约90%以上的基金公司。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超过750只ETF基金直接追踪MSCI指数,所投资的资金规模高达10万亿美元,也是全球投资组合经理中最多采用的投资标的。这意味着,A股市场跻身MSCI新兴市场指数,国际投资者就可以通过追踪指数来配置A股。

        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21日表示,中国证监会赞赏MSCI做出的决定。A股纳入MSCI指数,这是顺应国际投资者需求的必然之举,体现了国际投资者对我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的前景和金融市场稳健性的信心,“中国资本市场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欢迎境外投资者”。

        “A股成功纳入MSCI指数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是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表示,尽管222只股票在整个市场所占比重规模有限,但会对资本市场产生示范效应,更加树立价值投资的理念。

    持续改革后的水到渠成

        2013年3月,A股首次作为潜在市场被列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观察名单之中,并在一年后参加MSCI全球市场准入评审。不过从2014年到2016年,MSCI都表示暂不纳入A股,但仍保留在审核名单之中。

        据悉,MSCI此前拒绝纳入A股的理由主要包括QFII投资者的额度限制以及一些停牌操作等。近一年来,中国A股市场平稳运行,加之停复牌新规的实施,以及MSCI在3月宣布的全新纳入框架,为A股进入扫清了障碍。

        MSCI在6月21日的声明中称,此次纳入A股的决定主要是由于中国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机制的正面发展,以及中国交易所放宽了对涉及A股的全球金融产品进行预先审批的限制。此两项进展对提升中国A股市场的准入水平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据悉,MSCI就该议题对覆盖全球各大区域100家机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咨询,并最终得到了广泛支持。

        “A股纳入MSCI指数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显示中国的资本市场经过不断的市场化改革,体制机制逐渐走向完善和优化,得到国际资本市场的一致认可,从而在资本市场的开放中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指出。

    是机遇更是挑战

        MSCI方面表示,随着中国A股市场的准入制度进一步与国际标准接轨,沪股通和深股通持续无阻的准入状况得到市场检验,以及国际机构投资者获取更多的市场经验,MSCI将相应地提高中国A股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比重。MSCI表示,未来可能会将大约450只大盘股和中盘股股票纳入MSCI指数。

        徐高分析,首先A股纳入MSCI指数让中国的资本市场进入到全球投资者的视角,将促进中国资本市场与全球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接轨和融合,而市场的发展也将更多地站到国际视野上进行完善和优化。

        同时,A股被纳入MSCI指数后,将带来更多以外资为代表的新的机构投资者。对于长期以散户投资者占大多数的A股来说,机构投资者比重上升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市场波动,促进价值发现,这也是中国资本市场逐渐机构投资者化的一个必然进程。

        专家指出,随着境外资金的流入,可以起到稳定本币汇率以及市场预期的作用,也意味着中国资产在全球范围内的需求提升,有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以及提升本币的国际影响力。

        A股纳入MSCI指数,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既是机遇,亦是挑战。证监会表示,将始终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稳健发展。(本报北京6月21日电 本报记者 温源)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