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21日 星期三

    日本书道教育:身体与心灵的契合

    作者:程俊英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21日 15版)
    图为日本一妇女在练习书法。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图为日本学生在练习书法。程俊英摄
    在日本,很多人都会用毛笔书写明信片送给亲朋好友。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世界教育之窗】

        近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出台了新的《高等学校学习指导要领》。这份纲领性的教育政策文件,围绕高等学校的书道教育专门指出,以往日本的书道教育主要侧重于国语学习和美术教育两个方面,而今后应在此基础上更加重视书道教育对于理解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提高书道教育的社会实用性。

        作为当今世界除中国外唯一仍在母语中大量使用汉字的国家,日本书道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引人关注。

    1.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众所周知,中日两国不仅在地理上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在文化上更是有着无法割裂的血脉联系。这其中,汉字就是中华文明给予日本最为重要的文化基因。

     

        一般而言,书道是从中国古代儒学的“六艺”发展而来的,其后在审美意识较高的文人群体中,逐渐发展形成书道文化。大约在公元3世纪,汉人渡日,将汉字传入日本。后随着儒学和佛教在日本的流传,汉字在日本逐渐普及,书法也随之得到发展。公元754年,中国僧人鉴真东渡日本,带去王羲之、王献之书法真迹,使“二王”书法在日本盛行。17世纪中叶,中国高僧隐元东渡日本,传入苏东坡、文征明等人的墨迹,日本又掀起了“唐样”热。到了清末,清朝公使馆官员、金石学家杨守敬携带六朝碑帖赴日,于是日本人又兴起了临摹、学习六朝北魏拓本的热潮……纵观日本书法发展史,其不但与中国书法隶属同源,也长期深受中国的影响。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和发展,书道在日本的土地上被赋予了日本自身的文化特征和书写习惯,使得源于中国的书道不仅仅遵循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形成了独具日本民族特色的“书道”。而在书道的母国中国,“书道”一称则在近一个多世纪里逐渐被“书法”所取代。

     

        实际上,如果以更广阔的视角来看,中日两国这种对汉字书写艺术称呼的不同,恰好也反映出双方在诸多文化领域均存在的“同源异流”现象。

     

    2.书道融入大众生活

     

        日本的书法艺术,不论从人数、规模、普及程度、装裱质量等来看,目前都已不亚于书法的母国——中国。关于日本的书法爱好者,没有一个精确的数字,一般认为有两三千万,也就是说五六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练书法的。称得起书法家,能举办个展、出作品集的人,全日本大约有100万之多。在经销文房四宝的东京银座“鸠居堂”三、四层画廊,一年到头,天天有书法家的个展。书法的极大普及,与日本人重视书法教育关系密切。日本中小学校都开设有书法课。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书法,到初中毕业,6年时间,为国民性质的书道普及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日本,书道已经融入大众的生活之中,跟日本的“茶道”一样,成为一种流派和精神。商业店铺的店招门楣很多都是书法呈现;逢节日或者其他重要的日子,很多人都会用毛笔书写明信卡片邮寄给亲朋好友,以此表达最真挚的祝贺和心意……日本俳人松尾芭蕉的观点反映了当下日本人的追求:“乾坤的变化,乃是风雅的种子。此念一生,布衣简衫,清风明月,也足够风雅;若无此念,坐拥满屋珍异,也是物累。”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女人,除主理家务外,学习书道诗词的颇多。

     

        在日本,书道的商品属性弱化,天价作品鲜见,即使是著名书道家的作品也卖不了大价钱。书道作品主要是学习、交流和艺术欣赏。有学生(弟子)想求老师一幅字,象征性地以微薄费用以示尊重即可,由于志同道合,老师不论平尺收费。市面上画廊的书画艺术品交易,价位均是普通百姓能够接受的。

     

    3.书道发展与宗教密不可分

     

        日本书道的发展和兴盛与宗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纵观整个日本书道史,学问僧人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如果抽掉著名的僧侣书家空海、最澄、圆珍、道元、良宽等人,那么日本书道史便会出现断章少节。这也是日本书道史相较于中国书法史的一个突出特点。日本当代著名学者、著名书道教育家石川九杨指出,“所谓书道,实则谓信仰,是身体与心灵的契合,是书写者的精神与心性的表现”。可见,日本的书家在创作中不仅强调以传统为基础,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将自己的个性注入艺术创作中,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更是将汉字书写的艺术升华到宗教和信仰的高度。正是由于宗教观一直贯穿于书家创作和书道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因而汉字书写艺术也就成了颇具神圣感的“道”。

     

    4.书道教育的演变与发展

     

        正是由于书道的艺术性和神圣感,日本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书道教育,但这种教育此前局限于贵族、僧侣等上流社会。1872年,日本明治政府颁布《学制》,在日本确立了近代教育制度,教育在庶民阶级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并明确了书道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定位。

     

        江户时代,“寺子屋”(以庶民子弟为主要对象的初等教育机构,主要由寺院兴办)的“习字”科目已经将识字和书道一体化,成为超越文字学习的综合性教育科目,并在全部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从江户时代中期开始,由于需要通过文书传达的形式向庶民阶级渗透政治思想,书道教育以其实用性存在于社会中,并为现代书道教育概念的形成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战结束后,受美国政策的影响,日本曾经全面废止毛笔书写的形式,后来又举全国之力复兴和普及毛笔书写,强调毛笔书写作为艺术或精神修养层面的含义。这一政策变化的过程,是将书道教育变成书写教育的过程。

     

        当代日本的书道教育实际上是国语和美术的教育,在日本高校的学科设置中,被称为“书写书道教育”专业,即通过汉字的书写学习国语,同时将书道作为美术教育的一部分,提高学习者对汉字审美的理解,进而强化书道的社会实用性。

     

    5.书道家与书道教育家的区别

     

        与中国书法大家往往也是书法教育大家的情况不同,在日本,书道家和书道教育家的分工较为清晰,并且书道教育专业内部的学科划分也较为细致。

     

        目前,日本高校的书道教育专业大体被划分为书写书道教育、书道艺术创作、书道理论研究三种不同学科。不同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的书道教育专业学生,其未来成为书道教育家后,面向社会从事书道教育的侧重点亦互不相同。

     

        书写书道教育学科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字能力,该专业学生日后可以从事基础习字教学,这凸显了书道的社会实用性。例如,东京学芸大学作为日本最重视书道教育的大学,以培养中小学书道教师为主要目标。

     

        书道艺术创作学科的目标则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创作能力和较高的艺术审美,成为独立的职业书道家,从而实现学习者的艺术理想。

     

        书道理论研究设置在日本高校的中国文化研究学科中,培养出优秀的中国文化研究专家和书道理论家是这个学科的使命。例如,日本筑波大学的书道教育专业就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中国书法理论家。日本当代著名学者、中国书画理论家松村茂树就毕业于筑波大学,他的《吴昌硕研究》在汉字文化圈中有着巨大的影响。日本京都教育大学中国文化研究学科的杉村邦彦教授,亦是书道理论家,其撰写的《中国书法史入门》等著作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学术贡献。

     

    6.书道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如上所述,日本书道教育在学科设置上有其独特的优势,既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汉字书写水平和审美情趣,又有利于高校教育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型人才,在社会上从事相应领域的工作。但日本的书道教育也有着不可避免的缺点。其一,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使众多书道学习者在掌握良好技法的同时,成了“写字匠”,由于无法运用古代“书论”等理论指导创作,导致其作品难以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其二,日本的书道教育对传统文化缺乏理解和认知,在指导创作时对中国的明清流派过于关注,而往往忽略了中国书法史的整个发展脉络。其三,书道作为文字的艺术,与文字学息息相关,而篆刻作为书道艺术的一部分,在日本书道教育中被严重疏离,失去了书法和篆刻创作的相互促进作用。

     

        随着时代和教育环境的变化,日本文部科学省每十年都会修订一次《高等学校学习指导要领》,从中可以看出日本书道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的发展脉络。此次,新的《高等学校学习指导要领》发布之后,日本当代著名书道教育家长野秀章在《学习软笔应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文中明确指出“软笔书写是硬笔书写的重要条件”,并强调“书道教育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普及”,足见日本专家学者对书道教育的关注。

     

        日本书道教育既培养出优秀的书道理论家,又培养出优秀的中国文化专家。这对于中国书法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和延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中国高校对书法专业教育日益重视,书法艺术专业作为独立的学科备受关注。据统计,目前中国大约有200所高校开设了书法专业。对当代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无论“以书为道”还是“以书为法”,汉字文化决定了中日两国在书法艺术上的融通关系。让书法艺术得以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是书法教育的重要课题。我们欣喜地看到,当前中日两国的书法教育都正在回归传统,关注文化内涵,这对汉字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是重要的里程碑。相信只要延续和发扬已传承千年的互学互鉴传统,中日两国的书法教育定能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汉字文化的传播和汉字书写艺术的发展发挥更为有力的推动作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