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20日 星期二

    “一国两制”:

    史无前例的新事物 举世公认的大成功

    ——访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张晓明

    作者:本报记者 邓凯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20日 04版)
    张晓明接受专访。光明网记者 邱晓琴摄 光明图片

        【香港回归20周年·权威访谈】

        近日,在即将迎来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的喜庆氛围中,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张晓明在香港接受了中央媒体的采访。他认为,香港回归20年“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香港形势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审时度势,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指导“一国两制”实践,稳妥应对香港出现的各种复杂局势,领导对港工作取得许多新突破、新进展、新成就。

     

        张晓明说:“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候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时指出,20年来,‘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巨大成功。这句话是中国政府对‘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情况作出的高度评价。相信凡是尊重事实、不抱偏见的人都会认同这个评价。”

     

        记者:请您谈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港方面有哪些重要论述,从中反映出怎样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张晓明:中央对港澳的大政方针是一脉相承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对“一国两制”实践和香港工作作出了许多新的重要论述,包括: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要牢牢把握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两个根本宗旨;要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要始终坚持“一国两制”不改变、不动摇,切实维护“一国两制”实践不走样、不变形;要保持战略定力,不忘初心,保持耐心,坚定信心;要坚持依法治港,坚决维护基本法和中央的权威;要坚定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支持特区政府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维护法治、促进和谐;要坚守原则底线,注重顶层设计,强化底线思维,等等。这些重要论述,都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了我们党对“一国两制”规律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一国两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在香港继续成功推进“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指南。

     

        记者:如何评价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情况?

     

        张晓明:我想从6个方面来说明“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第一个方面,香港顺利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之中。中央政府已经对香港实行有效管治。不仅飘扬在香港的港旗换成了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驻防的军队由英军换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外交事务归中央负责管理,而且,基本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体系中的最高地位牢固确立,基本法规定的特别行政区制度正常运行,基本法规定的属于中央的权力得到有效行使。

     

        第二个方面,香港持续繁荣稳定。香港回归以来继续保持经济繁荣,继续保持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一直被有关国际机构评选为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地区之一。

     

        第三个方面,香港同胞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变成生动现实。

     

        第四个方面,香港的制度特色和意识形态延续不变。香港仍然是公认的全世界最自由的地方之一。

     

        第五个方面,香港与祖国内地在各领域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互利共赢的趋势更加明显。香港回归20年来,内地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促进香港与内地合作共赢的政策措施,包括签订《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协议,开放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开放香港人民币业务试点,推出“沪港通”“深港通”等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深化粤港区域合作等。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也呈现方兴未艾的局面。香港仍是内地最大的外来直接投资来源地,还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

     

        第六个方面,香港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魅力不减当年。回归后,香港对外交往更加活跃。

     

        上述几方面足以反映出“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的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功。作为史无前例的新事物,“一国两制”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出现一些矛盾和冲突是必然的,遇到一点曲折也在所难免。比如,前几年香港出现了非法“占中”活动,发生了“旺角暴乱”事件,闹过“港独”议员宣誓风波。这些事件和问题最终都得到依法处理,恰恰说明“一国两制”本身是有强大生命力的,是有制度韧性的,是历久弥坚的。

     

        记者:您对进一步推动香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看法?

     

        张晓明:我认为有三个方面值得高度重视:第一,要充分发挥香港自身优势。香港优势很多,我曾概括为“四化”:高度市场化,高度法治化,高度专业化,高度国际化。第二,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现在国家有三个大的战略对香港来说都是重大利好:一是“一带一路”建设,二是人民币国际化,三是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城市群规划和建设。第三,要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记者:如何有效遏制“港独”?

     

        张晓明:打击和遏制“港独”是一项持久战,需要通盘谋划,从长计议,有三项工作必须切实做好。

     

        一是坚决依法打击。“港独”活动公开化,已提醒人们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必须尽快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不能无限期拖延下去。在这项法律制定之前,也要依据现行有关法律对“港独”活动予以打击,追究有关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

     

        二是加强教育引导。要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开展“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的宣传推介,使广大民众都能认清“港独”的违法性与危害性,明辨是非,以正压邪。

     

        三是从源头上治理。“港独”活动出现的社会成因比较复杂,既有某些政治势力作祟,也有经济和生活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遏制“港独”还要重视民生问题,解决好市民关心的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

     

        记者:中联办在促进内地与香港交流合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张晓明:多年来,我们致力于当好内地与香港之间的桥梁纽带,为推动内地与香港交流合作进一步完善机制、拓宽领域、提升水平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许多进展。

     

        比如,在经济领域,我们密切联系香港特区政府和工商界,反映他们的有关意见和建议,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涉港经济政策,包括促成国家有关部委与特区政府商签CEPA协议,推出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出台国家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36项政策,设立粤港、京港、沪港三大合作机制等。在教育领域,我们推动粤、京、沪、浙、闽等省(市)与香港建立了743对“姊妹学校”。同时通过实施“万人计划”等项目,使每年赴内地学习考察、交流访问的香港高校师生稳定在万人左右。我们还支持香港与内地高校开展跨地招收学生和合作办学。在科技领域,我们支持香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香港科技园等与内地合作建立了1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建立了6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我们还鼓励数百位香港科研人员参与100多项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的研究,并在香港遴选出4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在青年交流领域,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大力推动香港与内地青年开展交流,每年参与有关活动的青年人数都达到10多万人次,参与交流活动的香港团体、机构及院校超过500家,涉及上千个交流项目,遍布全国各地,受到香港青少年喜爱,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今后,我们将继续着力在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促进两地交流合作,特别是支持香港找准“国家之需、香港所长”的结合点,推动香港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并注意把握好有关政策导向,使有关交流合作成果惠及普罗大众,从而更好地促进香港人心回归,唱响香港同胞与祖国内地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共同奋斗的时代主旋律。

        (本报记者 邓凯)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