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云南在西、巴蜀在北,贵州有着说不尽的历史。这片西南中国的广袤土地,呈现了华夏山河的钟灵毓秀、见证了中国革命的风云际会、记录了多民族文化的交流激荡。现在,贵州正在以绿色发展谋求生态红利,率先推进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探索。
正如贵州的生态实践所展现的,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已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板块”,它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枢纽和关键抓手。在人类工业化早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呈现了一种此消彼长的对立态势,似乎高效率就等于高环境压力。实际上,在马克思哲学视野中,完整的现代化内含着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合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跃升必然指向环境友好型社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时所要求的,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开门见“山”、闭门也见“山”的贵州,正是“两山论”当仁不让的践行者。近年来,贵州通过坚持不懈地厚植生态基础、久久为功地打造山地经济、因地制宜地推动生态旅游,在全省境内形成了众多培育、分享生态红利的模式,使良好生态成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逐渐形成了大生态、大交通、大数据、大旅游、大扶贫的发展视野。从乌江之畔到茂兰山下,从武陵山脉到草海之滨,绿色已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鲜明底色。
同样,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应该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一方面,在今天的发展阶段,良好的生态与宜居性已经成为人民群众获得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医疗支持、教育资源、养老保障一样成为重要的公共产品;另一方面,在经济与生态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下,绿色发展与生态红利将极大带动产业发展、就业提升。可以看到,贵州秉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理念,近些年正逐渐完成对域内经济的深耕,并在吸纳就业、人民增收等多项数据中呈现出来。
历史上的贵州,曾见证过“又策星轺赴夜郎”的壮怀,“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豪迈,现在,它正在西南中国铺展开一卷绿色华章。那些写在乌蒙山水间的发展故事、喀斯特山地上的绿色传奇,重塑了贵州的文化形象,也将持续为中国绿色发展的实践注入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