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中的光明故事·专家评析】
高考不仅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形成性的评估手段。我们必须让孩子在高考中能够有机会和最美的汉语相遇。高考的语文考题,对文字材料的语言质量要求很高,否则就不能起到形成性评估的作用。
从高考测试的诊断技术的角度讲,高考的选文要求文本具有充分的弹性,能在多个维度考查出孩子的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在国家发布的高中语文课标里,对语文的核心素养有四个方面的阐释: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彭程入选的三篇文章,特点鲜明地呈现出这几个核心素养。如《尺度》从“尺度”的概念切入,进入到不同的材料里,既分析又综合地谈了“尺度”,这是对孩子思维水平的一个检验。《头脑中的旅行》既有思考性,又有想象性和审美性,很典型地对应了审美的鉴赏与创造的核心素养。《在母语的屋檐下》可以加深孩子对于母语的理解,体会母语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这篇文章不仅包含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维度,更重要的是传达了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三篇文章语言优美典雅,适合作为考查孩子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语料来使用。
彭程三篇文章的入选不是偶然,正是因为文章多维度、有弹性,它才得以成为适宜的评价工具。《光明日报》的文章能够多次入选,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它们暗合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标尺,非常适合用来检验孩子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刘伟 系北京十一学校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