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领导干部的初心】
廖俊波有两支笔,一支黑色,一支红色。
黑色的笔,用来勾勒轮廓,一丝不苟,巨细靡遗。红色的笔,用以框出亮点,活化思路,一目了然。
还在念书的时候,他就习惯用双色笔做笔记。毕业后当了物理老师,他就用双色笔写教案,既整饬清爽,又重点突出。从政以后,他把这一“传统”带到了工作中。没想到,廖俊波特色的“双色笔记”,开始成为闽北的一道风景线。
“俊波书记工作时都带着笔记本,还会把讲话稿抄到本上。他的笔记字迹漂亮,层次分明,复印出来就可以直接传阅。”原政和县委办主任叶金星说。
廖俊波讲原则,讲理性,就像他惯用的黑色,坚如磐石,不动如山。给他当过多年驾驶员的林军回忆说,多年来他负责招商引资,给他送礼的商人络绎不绝,他硬是油盐不进。连林军自己,也帮他挡过“子弹”。
“曾经有一个竹炭袜商人佯装送样品来试用,没想到盒子里装的全是钞票。他发现后,二话不说,立刻让我拿去退还。”林军说。
同时,廖俊波的有情有义又众人皆知。他的心是热的,就像他爱用的红色,激情澎湃,奋斗不息。在困难户家做家访时,他可能会动情到落泪,在日常生活里,也会与友人不羁地说笑。
曾与他共事多年的刘晖明记得,一天晚上,荣华山组团的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廖俊波兴奋难抑,便去附近买了两瓶啤酒,就着花生米,和自己畅谈理想。“他就是个性情中人。”刘晖明说。
既守底线,又讲情义,看似矛盾的“双色”,却在廖俊波身上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合作用。这一点,曾作为廖俊波在荣华山组团期间引进的第一批客商、现任福建荣华物流集团董事长的郑建华感受颇深。
“2013年,我儿子在温州老家办婚礼。他曾经说这个婚礼他一定要来,我就打电话给他,结果他正好在福州开会。”郑建华没有想到,会议结束后廖俊波还是来了,他不用公车,自己买了动车票,辗转了三段路,到的时候已是晚上8点半。
“没等到结束他又走了,说第二天还有会,必须回政和。”郑建华体谅他辛苦,想给他报销路费,也被他拒绝。
这便是廖俊波。
廖俊波刚到政和时,流经县城的七星溪污染严重,河边的居民苦不堪言。家住渡头洋上河边路3号的农民张承富曾屡次打报告给有关部门,却不见回音。2015年,他试着直接给廖俊波发了条短信。没想到马上收到回复:“下周一来我办公室面谈。”
张承富回忆说,与廖俊波交谈后,解决方案的进展非常快。从沿河居民的游说筹款,到政府的集资,再到“渡头洋河边栈道工程”项目启动,不过两个月时间。
“可我们连一根烟都没递给过廖书记。”张承富的感激难以言表。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廖俊波不只是心系百姓,也是全县的“一把手”,任何事都必须作通盘考虑。为此,廖俊波数次召集有关部门,从景观、防洪、交通等各因素出发,讨论改造项目的合理性。最后确定的栈道项目,也是纳入城镇整体规划的大格局中的。
原则不破,情义不负。廖俊波的“双色书写”,亦是为政者难得的智慧所在。
栈道修通,河道清流,七十多岁的张承富第一次为官员提笔写下对联:“当官能为民着想,凝聚民心国家强。”横批——“俊波你好”。
红底黑字,力透纸背,在河畔的朗朗清风中,变得越发耀眼。
(本报记者 鲁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