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09日 星期五

    中外科学家首次在琥珀中发现古鸟类雏鸟标本

    作者:本报记者 晋浩天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09日 12版)
    标本复原图。张宗达绘图

        本报北京6月8日电 记者晋浩天8日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悉,来自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琥珀中发现雏鸟标本。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外籍研究员邹晶梅,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副研究员白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教授瑞安·麦凯勒等学者共同完成。研究论文日前发表于国际知名地学刊物《冈瓦纳研究》。

     

        2016年,邢立达团队就发现了世界上首例琥珀中的古鸟类翅膀和非鸟恐龙内容物。邢立达说:“反鸟类是白垩纪出现的一类相对原始的鸟类,其肩带骨骼的关节组合与现生鸟类的相反,因此得名。此次发现的标本是一只较为完整的反鸟类雏鸟,记录了其生命最初几周的骨学和羽毛特征。”

     

        记者了解到,琥珀可以为古生物提供优良的保存状态,唯一的缺陷是它所能容纳的包裹物大小受到严格限制,因此这次琥珀中出现完整的大个体脊椎动物极为罕见。“此次我们描述的古鸟类琥珀珀体很大,约9厘米长,容纳了接近完整的一只古鸟类的头部、颈椎、翅膀、脚部和尾部以及大量相关的软组织和皮肤结构。”论文作者之一、美国洛杉矶自然史博物馆恐龙研究院院长路易斯·恰普说,“这些保存下来的软组织除了各种形态的羽毛之外,还包括裸露的耳朵、眼睑以及跗骨上极具细节的鳞片,为古鸟类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据介绍,这件标本来自著名的琥珀产区之一,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此地存留的琥珀距今约9900万年。邢立达告诉记者:“这只小鸟体型娇小,当时生活在缅甸北部热带环境中,不幸被柏类或南洋杉类针叶树所流下的树脂包裹,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逐渐形成琥珀,保存至今。”

     

        记者看到,琥珀中的古鸟标本保存极为完好,尤其是约2厘米长的金黄色鸟足特别醒目。“上面的鳞片,丝状羽栩栩如生,有很锋利的爪子。当地人以为是蜥蜴爪,但我意识到这更像鸟类的足部。”标本拥有方、腾冲虎魄阁博物馆馆长陈光说,“后来,邢立达确认了我的猜测,而我的爱人给这件标本起了昵称,叫‘比龙’,是缅甸一种琥珀色小鸟的当地读音。”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副研究员白明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黎刚表示,获取标本之后,研究团队采用显微CT等无损设备成像、分析标本之后,发现了琥珀内部还隐藏着头骨、脊椎等重要信息,通过对CT数据的重建、分割和融合,最终得到了所有骨骼的高清3D形态。

     

        专家们认为,比龙标本是目前缅甸琥珀中最完整的古鸟类化石,它是一只出生仅数周的反鸟类雏鸟,琥珀的特异性使其保存了人类历史上十分丰富的雏鸟骨学与软组织细节,为人类了解反鸟类和今鸟类(反鸟类和今鸟类是鸟类演化的两个主要谱系,都有较强飞行能力,拇趾与其他三趾对握,适宜树栖,在晚白垩世末期与恐龙一道绝灭)在发育上的显著差异,提供了新证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