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济源,北依太行、西踞王屋、南临黄河,地处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摇篮地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家喻户晓的愚公移山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愚公移山精神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一心、生生不息,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说,“2016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在中国和世界进步的历史潮流中,坚定不移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直至光辉的彼岸。作为愚公移山精神的原发地,我们必须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接续民族传承,坚定文化自信,把愚公移山精神作为干事创业的动力,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精神支撑。”
作为愚公移山故事的原发地,济源逐步形成了“愚公移山、敢为人先”的地域性格和城市精神。
济源充分利用愚公移山精神这一身边的“钙源”,补足干部精神之钙。济源市人大常务委员会于2016年12月29日通过决定,将每年的6月11日设立为“愚公移山精神纪念日”;今年2月,济源市委又提出,要以愚公精神为动力,锲而不舍地推动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济源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宫鸣说:“我们充分发挥愚公移山干部学院和愚公移山精神展览馆的作用,精心打造契合愚公精神的干部课程,把愚公精神渗透到济源工作的方方面面。”
济源有许多“愚公”。1985年起,济源市思礼镇水洪池村党支部书记苗天才为改变闭塞的交通生活状况,以7名党员为骨干,65个男女劳动力为基本力量,集资9700多元,经过10年苦战,打通3条隧道,打通了通往山下的10余公里道路。类似“十年修一路”的故事在济源还有不少,他们是当代新愚公,是身边的榜样。
为让“新愚公”层出不穷,济源今年组织了以“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为主题的价值观大讨论,并开展“学愚公移山精神,树当代愚公榜样,促济源跨越发展”活动,提振干部精气神、汇聚发展正能量,广大党员干部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干有方向、赶有目标,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生动局面。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作为传统工业城市的济源,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紧要关口。
2017年上班第一天,济源市委班子前往愚公移山精神展览馆,面向党旗,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随即又在展览馆现场召开市委常委会,集体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决心以愚公移山精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发展质量,争做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愚公后人的文化自信换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成绩。2017年第一季度,济源市完成生产总值135.86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居全省第1位。
“济源市在突破重点、攻克难点中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打开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总阀门’,实现了从‘不想干’‘等等干’到‘我要干’‘抢着干’的转变。精神动力和文化自信成为我们破解发展难题的‘第一法宝、不二法门’。”张战伟说。
(作者:本报记者 王胜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