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07日 星期三

    物质富裕,精神同样要富有

    ——华西村的村风是这样炼成的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07日 04版)

        在华西村,一栋栋西式别墅彰显着这里的富庶;在这里,每家的银行存款少则百万元,多则数千万元。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兜里有钱的村民该如何保持父辈的优良传统,这个“中国最富裕的村庄”该如何塑造家风、村风和民风,成了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思考的重要内容。“家风好了,就会带好村风;村风好了,民风自然就好了。”吴协恩说。

     

    华西的年轻人得多吃点苦头

     

        22岁的华西村村民小邵,在村委的组织下,跟三十几个华西年轻人一起到贵州的穿洞村体验生活。晚上九点才到村民家里,两个小时后小邵就给领队打电话,要马上回去,一刻都不想留。

     

        之前的生活所及都是富裕,导致了小邵到贵州体验生活的不适应。刚毕业,父母就给小邵配备了“三件宝”——工作、别墅和小轿车。很多同龄人奋斗十年也未必企及的物质基础,小邵毕业那一刻就完成了。

     

        吴协恩告诉记者,小邵的情况在华西村年轻人中并不鲜见。物质基础在奋斗之前就已经拥有,有些年轻人不会像父辈那样脚踏实地去工作。“如果是这样,那华西村如何有未来?我受到电视节目《变形记》的启发,从2013年开始,就组织华西村的年轻人到贫困山区去体验生活,看看华西村的过去。”

     

        像小邵一样大的年轻人,华西已经选派了150多人,他们跟当地村民同吃同住,一起下地干活,艰苦的生活环境深深触动了他们,回来后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除此之外,华西村多年来还派多批次年轻人到国外学习先进经验、参加各类培训等,每年花费上千万元帮助年轻人“富脑袋”。

     

        “回来后,这些年轻人在家里对父母更加孝敬、尊重。在外面,工作也更认真了,互相比的是谁工作能力强、谁事业做得好。”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孙海燕介绍。

     

        吴协恩深知家风的重要性。“家风连着村风。我身为村书记,必须带头严于律己,家风好了才能带好村风。”去年年初,吴协恩家庭以高票当选江阴市“最美家庭”。现在,每年小年夜召开的村民大会上,吴协恩都会带领全家向全村老百姓作出承诺,“要求大家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要求大家不做的,我们首先不做”,以此约束好一家人,带领好一班人,示范好全村人。

     

        近年来,华西村先后被全国妇联、文化部评为“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还获得了全国“巾帼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没有村规,也就没有了华西

     

        在华西集团办公室上班的朱民新,1986年出生,是土生土长的华西人。她告诉记者,很小的时候就频繁跟随父母参加各种会议,这已经成为华西人的习惯。

     

        “每次村民大会人都来得很齐,基本提前5分钟就都到了。”孙海燕介绍,村民之所以对集体会议十分积极,是因为每个人的意见都能得到充分尊重。村规民约的每一次修订,都要在村民大会上讨论通过方可生效。在华西村,尊老爱幼、赡养父母、不准赌博等基本准则,被写进村规民约发挥约束效应。

     

        “每条每款都有依据,要经过村民大会讨论,要签字通过,通过了就要执行。”在吴协恩看来,好的村风、民风日积月累,通过村规民约不断落实,最终形成华西村的无形资产,“这些是华西最宝贵的财富。如果没有了这些村规,也就没有了华西。”

     

        为了更好地搭建起与村民沟通交流的桥梁,华西村从2009年开始实行党员联户制度,之后又不断进行完善。现在,全村有97个党员联户小组,由骨干党员担任小组长,每个小组联系10户左右的村民。小组长要经常到所联系的村民家中,坐一坐、看一看、聊一聊,和谐邻里关系、净化村风民风。

     

        在华西村村办企业里,外来务工者占大多数。从1996年端午节起,华西年年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粽子宴”,把外来的务工者请来,与本村村民一起欢度佳节。许多务工者说:“我们在华西工作、生活很舒心,这里是第二故乡。”

     

        去年,华西村刚建成的文体活动中心投入使用。每到晚上或节假日,村民都会来到这里,健身、下棋、参加兴趣班等。这个面积达3.18万平方米的活动中心,正逐渐成为村民们的好去处。物质富裕的华西村,精神同样富有。

     

        “有了好的家风和村风,便有了好的民风。这样的华西是有吸引力的,大家都愿意留在华西,好的传统不断累积进化,最终形成正向循环。未来,幸福的华西人还可以更幸福!”吴协恩说。

     

        (本报记者 苏雁)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