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0米,这是他与舞台中心的距离。40年来,尽管他一直在舞台上,却始终置身在聚光灯外。
5月23日,在辽宁省锦州市“纪念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75周年”京剧专场演出中,掌声如潮,年轻演员们一次次向观众鞠躬致意。此时的他,坐在琴凳上,早已汗流浃背。
他是一名癌症患者,膀胱切除,从腹腔内接出一个500毫升的体外尿袋。为了保证当晚演出时体力充沛,他谢绝了记者下午采访的要求。
他叫韩需春,锦州京剧团京胡演奏员,出生于梨园世家,父亲韩桂生20世纪30年代组建“韩家班”,享誉东北。他从小就对京胡感兴趣,但父亲反对他从艺,他只好偷学技艺,十几岁就把各类京胡曲调拉得有模有样。1977年上山下乡,他来到锦县,加入了县文工团。1980年,进入锦州京剧团,成了一名专业京胡演奏员。
40年来,他精益求精,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不断钻研、创新,融各家流派之长,丰富自己的演奏表现力,形成了指音清脆、弓法讲究、润腔细腻、音色优美、托腔严谨的演奏风格。操琴伴奏,先后协助十几名青年演员获得辽宁戏剧最高奖——玫瑰奖,而自己却一直拿着二级演奏员的岗位工资,尽管在2007年他就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奏员。
早在1960年,锦州京剧团就是全国红旗单位,不仅演员阵容整齐,而且行当齐全,在全国都享有盛誉。然而,市场经济大潮来袭,京剧团也陷入困境,20多名骨干人才流失,出走北京、上海、南京、湖北等地,甚至有人改行经商。
韩需春是团里业务尖子,自然有人邀请,甚至有人许以高薪。然而,斟酌再三之后,他还是谢绝了,“剧团是我的家,京胡是我的魂。”韩需春说。
“在剧团最困难的日子里,韩需春的琴声就是我们的集结号。”剧团的鼓手张旭东说,演员们只要一步入剧团大门,就能听到悠扬而明媚的琴声,这声音多少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大家知道:这既是韩需春自己在练功,也是在给年轻人打气。
“吊嗓”是演员必做的功课,按业内的规矩,演员要主动找琴师“吊嗓”,而韩需春却主动找演员,演员也喜欢和他一起练习和演出。剧团副书记任庆延告诉记者,韩老师不但技艺高超,托得住、托得稳、托得准,而且还能给演员“说戏”,从唱段唱腔到动作姿态,甚至戏中所传达的思想他都向演员讲解。
韩需春发现青衣演员杜程程是个可塑之才,在“吊嗓”时,详细指导每一个音符、每一个符点、每一个站姿,细致到五官和口型是不是端正。杜程程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演唱功力、完善了演唱风格,先后获得辽宁戏剧玫瑰奖和辽宁省艺术节新人奖。
京剧团原来的小生退休了,造成团里行当不全。韩需春主动找到武生吴鹏,和他商量改行当。吴鹏感到为难。他鼓励说:“你嗓子行,我帮你吊,咱们团的行当不能缺。”最终韩需春说服了吴鹏。如今,吴鹏顺利转型,成为团里业务骨干。正是这些年轻人的茁壮成长,才使锦州京剧团成为辽宁除了沈阳、大连、鞍山之外,坚持下来的第四支京剧队伍。
一茬又一茬的演员在他的琴声中长大。2013年的一个周五,演员们上班时,意外地没有听到他的琴声。张旭东是他的老搭档,率先拨通了他的电话。“我家里有点事,今天不上班了。”话筒那边传来韩老师平静的声音。可是到了周一,韩需春仍然没有来,张旭东再也坐不住了,找到韩需春,这才得知他得了膀胱癌。
许多人都认为韩需春从此告别了舞台,然而时隔一年,经过尿道下膀胱镜电切肿瘤手术和漫长的化疗,他又回到团里,京剧团又响起了他的琴声。
2015年,京剧团筹办新年京剧晚会。从前期准备、排练,到演出,韩需春事无巨细。晚会当天,担任首席京胡,伴奏了《探谷》《苏三起解》《探阴山》《岳母刺字》等精品曲目。演出获巨大成功,可韩需春由于过度劳累,身体再次出现异样,小便带血,医院检查结果:膀胱肿瘤大面积复发。
2016年,韩需春接受了膀胱全切及腹腔造瘘手术,术后,他的体重从160斤下降到130斤。
他舍不得离开舞台,为了延长排尿时间,在原有200毫升尿袋的基础上,他重新制作了一个500毫升的尿袋,将尿袋排尿时间从一个小时增加至三个小时。
2016年5月5日,韩需春接到演员王丹的电话,“韩老师,团里有个重要演出,我有一出《洪母骂畴》,您看能不能……”正在北京接受治疗的韩需春没有丝毫犹豫:“行!周一我就回去!”撂下电话,妻子泪眼哽咽:“你都啥身体了,还接演出?”但妻子知道她拗不过丈夫,舞台是他生命的全部意义。
王丹是唱老旦的,调门儿高,弦必须绷紧。韩需春四个月没摸琴,练了一天手就起了大泡,他一声不吭地坚持,泡破了,流血,结痂,长成茧子,这功夫才算捡了起来。2016年5月23日,韩需春重返舞台,配合着聚光灯下的王丹,惊艳了全场。此时此刻,王丹知道,团里的演员们都知道,韩需春的身体承担着多大的煎熬。
2016年6月30日,锦州市破天荒地为韩需春举行了一场“桂韵生春”京胡演奏会,40年来一直在幕后的韩需春,第一次来到了舞台中央,在聚光灯下,接受全市人民最崇高的敬意。“锦州好人”的称号让他感到自己这一生都足矣。
(本报记者 毕玉才 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