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30日 星期二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模式

    作者:林晶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30日 05版)

        【论教·中国特色高校之道】

     

        高校单一、封闭、平面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受教育主体的需求。面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背景的深刻变化,改变传统模式的“封闭性”为“开放性”,“单向型”为“多向型”,构建立体化模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脱困境、提高实效的根本出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模式的机理可从资源开拓、路径选择和制度保障三个方面进行探究构建。

     

    资源开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社会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必然涉及思想政治教育与各层级环境之间的关系。课程资源、社会资源、信息资源、文化资源、情感资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模式的基本结构。通过建立多维的资源结构,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实施教育影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受时空限制,有效地覆盖受教育者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的资源结构体系,发挥多维教育的影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要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整个社会大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开发社会生活资源、拓展网络信息平台资源。从中观层面看,要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教育环境中的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校园文化之间的生态关系。建设多样化文化教育环境,发挥校园环境中软、硬件的思想教育功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方法创新,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从微观层面看,要注重大学生与其心理认知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充分运用教育者的情感资源,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增强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心理认同。

     

    路径选择

     

        基于对立体化模式建构的资源体系及其资源整合机理的分析,借鉴国外大学通识教育的成功经验,可有与大学生思政教育配套的资源获取和增值的五种路径选择。

     

        一是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路径——课程资源的立体化运用机制。以研习班为核心,结合讨论式、对话式、案例式来组建PBL模式,实现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和要素的优化组合。其具体实施路径: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界定问题——分析问题——组织分工——探究、解决问题——展示结果、成果汇总——评价、反馈。

     

        二是服务学习路径——社会资源的立体化运用机制。社会资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模式构建的重要营养,社会服务学习模式可将社区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学习有效结合起来。建立多种服务学习的类型:密集经验型、一次性或短期型、长期型、课程型与非课程型。其实现形式为:准备——行动——反思——总结和评价。

     

        三是网络学习路径——信息资源的立体化运用机制。在“互联网+”条件下,利用互联网平台、信息通信技术,在新领域创造信息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新生态关系。在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所承载的意识形态的导向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性等特殊使命的基础上,吸收国外网络学习模式的成熟经验并借鉴其实施方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下网络学习的热潮中占有一席之地,发挥其教育影响力。如,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公开课,利用BBS、SNS、博客、微博等新型网络媒介,构建现代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平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

     

        四是校园文化路径——文化资源的立体化运用机制。大学的本质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展开的实践逻辑体现出对文化资源的路径依赖。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其获取最切近的校园文化资源有着深层关联,校园文化是破解大学生思想和行动的实践密码。以大学精神、管理制度、校园物质环境为载体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使高校校园文化蕴含的精神因素、信念因素、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内化为大学生的人格追求、行为准则。

     

        五是心理疏导路径——情感资源的立体化运用机制。处在心理、人格成熟关键时期的大学生,其存在的认知﹑心理问题是解决思想﹑道德问题的前提。建立高校咨询服务中心,通过认知协调、情绪控制、行为改变等基本方法与大学生形成常态的交流,构建心理疏导的“常态化”“个性化”服务及学生间心理互助机制。

     

    制度保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模式作为新形势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模式创新,需要具有战略发展眼光的制度框架设计和政策体系的积极扶持。第一,出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法案,如国家和社区服务法案、大学通识教育法案;第二,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会制度,定期召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定期交流、检查和督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情况,形成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第三,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管理、评价、激励、监督制度,增加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评价的比重。

     

        通过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建设,规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行为及其实施过程,避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模式构建创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模式构建与实施的有序性、有效性和长效性。

     

        (作者:林晶 系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教授。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比较研究”〔15YJA710019〕的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