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27日 星期六

    把更多空间留给漫步的市民

    作者:郑艳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27日 05版)

        【街区文化: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

     

        在刚刚闭幕的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上海的城市发展规划有了新的愿景:“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这样的蓝图引起诸多热议,让我们对于未来城市的发展有了更好的憧憬与期待:诗不在远方,人不在别处。

     

        “街区是适合漫步的”,说出了一个城市该有的情怀。城市漫步,是生于此、长于此的人们对于文化记忆的一种体认与传承,也是到此一游的人们观察其风情、感知其温度的最直接的方式。曾几何时,我们的街区也是繁花似锦、别有深意。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是尽享自然之美的杭州人家;琪花瑶草、彩楼欢门,是云集八方商贾的开封市井;杀棋遛鸟、聊天会友,是到处枝枝蔓蔓的北京胡同……无数次的发展与规划中,我们的街区变了,变得越来越“国际化”,也越来越“陌生化”。如今的不少城市,大有东施效颦的意思,走到哪里,都像是同一个地方:高架桥、商业街、沙丁鱼罐头一样的高级公寓以及装满反光玻璃的CBD大厦……米兰·昆德拉曾疑惑:“古时候闲荡的人到哪里去啦?民歌小调中游手好闲的英雄,漫游各地磨坊、在露天过夜的流浪汉,都到哪里去啦?他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传统的街区没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也就散了,更为值得注意的是,以工商业和利益为导向的城市规划,也让人们传统的闲情逸致随之远去:“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

     

        以隐蔽性和延伸性为特征的街道可以为因公共压力而产生惶恐的人们提供更为自由自在的空间。但是,发展过了头,街区与街道又逐渐成为商业喧嚣的舞台。主持人王自健曾在脱口秀节目中自问自答地嘲道:“为什么每座城市都有一条本地人不去的步行街?本地人都去哪儿了呢?本地人都在另外一座城市的步行街上。”

     

        城市的本原是人,城市的公共空间也必须以人为标尺,以“人性化”的理念规划。城市规划者应该开始意识到为生活于此或是到此游玩的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漫步空间,这是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目标之一,也是提高城市活力的途径之一。因此,步行空间的建设成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城市空间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首先,利用地铁和市郊快速列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组成高效快速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缓和城市中心的交通压力,从而为步行空间改造创造条件;其次,通过环境整治将阳光、绿化、街道装饰融合在一起,再配以花池、喷泉、雕塑等,穿插表演、展览、商贸和游戏活动,使之成为步行者休息、闲逛的活力空间。

     

        适合漫步的街区不仅仅是休闲的地方,也是生于此、长于此的人们感受历史与文化的地方。将城市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融入空间的构建之中,找到现代与历史的契合点,营造可以使身处其中的人们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空间特质,才能让人们更加投入地去欣赏和品读一个城市,也可以更加惬意地享受生活于此的乐趣,是过客也是归人。

     

        (作者:郑艳,系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所民俗学博士)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