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透视】
编者按
县域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构成之一,也是中职教育的重心所在。虽然形象不够“高大上”,但对于促进区域精准扶贫、推动区域农业产业化、农民职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其作用不可替代。办好县域职业教育,对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用人才培养和技术技能积累、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用重大。
近年来,我国2800多个县区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受传统落后观念影响,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还不够高。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性还不高。县域职业教育实际是对当地经济社会产生最直接影响的教育类型。办好县域职教,意义重大。这个过程中,就要抓住几对重要关系,作为发展的着力点。
学历职教与培训的关系
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职业教育要把学历职教和培训同等重视、协调推动。要按照县域人口、产业发展的实际和职普比大体相当的要求兴办中职学历职教;要整合县域内各种培训项目和资源,针对本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发展需求,大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培训、创业培训、转岗入职培训等;要与社区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法律政策、卫生保健、家庭教育、老年教育等方面的培训。县域职业教育既要能做出学历职教的每一桌“席”,又要能常态化地做出培训的每一道“菜”。黑龙江省桦南县把学历职教与培训结合起来同时抓,实行培训与定向就业相统一、技能与文化生活相结合等举措,持续培育养老护理师、面点师、育婴师等紧缺人才,打造出该县职业教育八大技能人才品牌和就业市场。
贯通培养与直接就业的关系
许多初中毕业的孩子,各门功课学习能力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若接受普通高中教育,某些课程的学习对他们的成长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身心摧残。按照人才成长多元智能理论,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方向选择并尽早地进入职业学校,接受专业教育,更有利于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掘。
职业教育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不能理解为中职毕业后就一定直接就业,而是指不能以升学为导向,简单地走升学考试的老路,要有利于职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中职毕业生沿着相同或相近专业贯通到高职、本科、研究生深造学习,是其专业和人生发展的正确道路。有意愿直接就业的中职毕业生,应该大力支持他们先就业,边工作边提高,充分体现自愿和个性化发展原则。因此,要根据个人发展的实际选择直接就业或进一步升学,把培养的关键点体现在“干什么、考什么、学什么”上。
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的关系
职校生擅长技术技能的开发应用,某一学科或专业天赋特长倾向更为突出。职业院校在各专业基础知识和文化课程设置方面,要根据专业选择开设必修课程,以提高学生专业基础素养,使职校生具备职业发展必需的基础知识结构,沿着一个稳定的领域不断成长。这样,学生既不会产生厌学与逆反心理,也不影响可持续发展。进而学习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专业素养。同时,要强化历史、地理、文学等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教育。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不一定全部学习,而应让每一个学生自愿选择其中更有兴趣的课程学习,使其艺术素养得到塑造和提高,通过个性化培养达到人的全面发展。
农业专业与非农专业的关系
我国2800多个县区中,多数县为农业县。县域职业教育一定要坚持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立足服务县域农业产业发展设置专业,培养“留得住、用得着、干得好”的农业技术技能人才,适应当地资源、产业、发展水平培养服务二、三产业的技术技能人才。甘肃省一些职教中心围绕“高原生态文明县、特色农业大县、工业强县”战略规划,长期开设现代农艺技术、马铃薯、中药材等专业,拓展契合县域工业产业的专业,推动了当地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是一个弱势产业,需要各级政府定向精准扶持,吸引技术技能人才从事农业。首先,通过对农业产业的政策扶持,适度扩大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使农业从业者业有所成。其次,通过农村的有效城镇化,使农业从业者在农村享有与城市一样的现代生活。再次,大力扶持职业院校学生从事农业创业和生产经营,重点扶持新型农业经营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推动农民职业化,使农业从业者享有现代职业的基本待遇和社会保障。
职教与普教、成教的关系
县域教育一定要实行“三教”统筹,使职教与普教、成教协调发展。目前,普通高中教育普遍存在为考试而学习、以升学为主要目标的问题,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社会炒作名校与高考状元。不少普高生进入大学后厌学,失去独立思考能力,缺乏创造性和责任感,迷失发展方向。同时,大众被传统落后观念和炒作现象左右,把职业教育推向边缘化,影响学生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和选择。
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看,一般需要办好一所职业学校,以有效配置县域内教育资源,适应和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同时,县乡村均应设立成人培训学校,分别挂靠在县级职业学校、乡镇级初中学校、村级小学。城镇社区、发展水平好的县乡独立设置成人培训学校,承担区域内技术技能培训和思想政治、法律政策以及优生优育与卫生、老年教育等培训。
安徽省长丰县重视“三教”统筹,建立了良好的“三教”统筹工作机制,县域内职校招生5000多人,职校生多于普高生,职教吸引力强,呈现出了教育与产业紧密融合的良好格局。在“三教”统筹的路上,有力地推动了县域产业的健康发展,助推该县成为全国设施草莓第一大县、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绿色食品十强县。
自有资源与企业社会资源的关系
办好县域职业教育要激活相关利益者的资源。仅仅依靠教育自身资源是不够的,既要加强与县域内外相关企业合作,还要充分利用好县域内农业、工业、卫生和信息等行政职能部门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基地等资源。通过师生参与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科研推广与产品开发转化,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通过专业相关行政部门的支持,全方位挖掘行业资源,充分融合利用,同步推进职教事业与行业产业的协调发展。县域职业学校在涉农、工业、卫生、信息等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中,要长期与政、行、企、研深度合作。福建省龙海市统筹推进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涉农专业和数控、焊工、电工等非农专业资源,校企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养老护理、家政服务、餐饮服务等紧缺人才培训,在起初阶段要依赖于医院、酒店等行业组织实施,做出品牌后逐步发展为特色专业,做好培训与学历职业教育。
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县域职业教育既要直接服务好职校学生的发展,也要直接或间接地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两者相互统一、互为因果;相互区别、不可替代。好的技术技能人才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的高水平发展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办职业教育要区别于普通教育,跳出教育办教育,开门办学,站在整个县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高度设计和推进,形成职教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整体判断。
如果只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忽视人的发展,就违背了职业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不可能培养出好的人才,也不可能办出好的职业教育。反之,若只考虑人的发展与教育的发展,脱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县域职业教育仅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因此,一定要坚持有利于职校生的可持续发展,坚持有利于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坚持有利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把三者统一起来谋划,协调推动,才能办好县域职业教育。
(作者:李敏骞,系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