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22日 星期一

    儿童剧并非“儿戏”

    ——看儿童剧《李尔王》有感

    作者:严佳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22日 12版)

        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近日被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搬上了舞台。如何将一部题材厚重、思想深刻的悲剧打造成适合孩子们看的儿童剧,主创人员下了不少功夫。作品既保留了原著作为世界经典的风格和内涵,同时又做到了深入浅出、生动好看,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名著的艺术魅力,同时对孝义、诚实和善良有更深的思考,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既有“莎剧”的传统风格,又富有“童趣”,是儿童剧《李尔王》的最大特点。演出一开始,吸引眼球的就是富有细节之美的极简舞台。国际象棋棋盘式的舞台地面,在黑白交织中等待人性善恶的展现,一面白板充当背景,让光和影成为生动的语言。一把蓝色的王座静静矗立在舞台中间,王座上放着王冠、权杖、令旗和盔甲,象征着财富与权力。随着剧情展开,这把王座不断被肢解,有如权力的剥离和崩塌,最后只剩下一把朴素的靠背椅。而原本蜷缩在其中的李尔,也在命运的撕扯中逐渐展现出人性的、柔软的内在。由于白色背景墙的存在,大色块灯光的应用和适当的光圈让整部剧更具诗性。当国土的划分尘埃落定时,原本明亮的灯光被蓝光所取代,瞬间把即将展开的矛盾凸显出来。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在联合谋划阴谋时,白色背景墙上时大时小的人影,有如二人人性的具象,暴露在观众面前。

     

        剧中三位公主都是由男演员扮演,这是因为缩短了故事,用大量的舞蹈叙述,加之一个演员分饰两个角色,因而男演员能更好地适应动作难度和动作完成力度。三位演员也用精湛的演技诠释了角色的灵魂。大女儿的阴险、二女儿的狡诈、小女儿的善良,都被演绎得活灵活现。其中扮演小女儿的徐元博还踮起脚尖跳起了芭蕾舞,而且扮相令人惊艳。此外,剧中的奥本尼公爵、康华尔公爵、法兰西王分别由“偶”来出演。扮演大公主和二公主的演员肩上“戴着”半身的奥本尼公爵和康华尔公爵,两位演员用声音和身段的变化,在两个角色间切换,在两种性别间切换。这种类似“游戏式”的表现形式,更加贴近孩子的接受模式,而且加快了剧情节奏。

     

        角色的跳进跳出,一人分饰多角,是中国儿艺近年来很多新戏都采用的艺术形式,特别是小剧场戏,如《成语魔方》《伊索寓言》等,《李尔王》也是如此。每个演员既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故事的“演绎者”。开场时,每个演员穿着黑白交织的服装,随着音乐逐渐聚拢,形成一支歌队。“冬天没过去,野雁一直南飞,他们以为那是太阳的光辉……”由低吟至合唱,七位男演员在舞台上换上代表他们身份的服装,开始演绎这个悲伤的故事。通过帽子、裙子、斗篷、拉夫领等元素的穿戴,演员在“戏里”和“戏外”进行变换。在戏里,他们是李尔,是三个女儿,是弄人,是忠臣;在戏外,他们手持竖笛、吉他、手风琴,用古老的英格兰曲调,带领观众走向故事的深处。

     

        当下中国儿童剧基本以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儿童为主要观剧对象,所以剧作多是童话剧,浅显、易懂。但这一次,为了扩宽儿童剧受众市场,让孩子们能有更多选择,中国儿艺把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李尔王》搬上了儿童剧舞台,让更多青少年儿童领略经典名著的风采,这是中国儿艺作为国家剧院的责任担当,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他们用作品证明了儿童剧绝非“儿戏”,儿童剧同样有深度、有追求。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