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脉·北京西山文化带建设】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近日对社会进行了公告。草案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章节中提出,建设“长城文化带”“运河文化带”“西山文化带”。与大众耳熟能详的“长城文化”“运河文化”相比,“西山文化”相对陌生。什么是“西山文化带”?这一区域内包含哪些历史古迹,其文化内核与精神实质是什么?如何保护和挖掘这一区域内的文化遗产整体价值,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围绕这些问题,记者日前进行了深入采访。
疏通北京历史文脉 促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2016年,《北京“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首次提出:“推进区域文化遗产连片、成线保护利用。挖掘区域文化遗产整体价值,制定实施北部‘长城文化带’、东部‘运河文化带’、西部‘西山文化带’保护利用规划。”
近日公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中,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提出四个空间层次范围,即旧城、中心城区、市域和区域;两大重点区域,即旧城和三山五园;三条文化带,即“长城文化带”“运河文化带”“西山文化带”,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是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迈向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规划蓝图。
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文脉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及其生成演变的内在逻辑,是城市文化创造活动的源头活水,文脉与国脉总相连。“建设长城、运河、西山三个文化带,有利于疏通古都北京的历史文脉,为构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点线相连的历史文化景观与山水相依的自然生态景观相结合的古都风貌全面保护格局奠定基础。同时,依托北京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促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从而带动包括京津冀三地三个文化带周边区域社会文化及区域经济更好地全面发展。”
北京的文明之源历史之根文化之魂
西山是北京西部山地的总称,属太行山脉最北段,居太行之首,古代被誉为“神京右臂”,拱卫着北京城。西山的地理范围一般认为北起北京市昌平区南口关沟,南抵房山区拒马河谷地,西至市界,东临北京小平原,包括海淀区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及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房山区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及潭柘寺、卧佛寺等众多寺庙,行政区包括昌平、海淀、石景山、丰台、门头沟和房山六区的全部或部分,总体呈北东-南西走向,长约90公里,宽约60公里,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约占北京市面积的17%。
“西山文化带”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伴随着都城的发展而形成深厚绵长的历史文脉。2016年7月以来,北京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会同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深入海淀等六个区,对西山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研讨。调研组的报告认为,“西山文化带”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展示交流窗口,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与综合价值,是北京的文明之源、历史之根、文化之魂。
调研组报告显示,“西山文化带”覆盖了从史前至当代漫长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区众多,文物保护单位级别高,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市级等各级文物保护400余处。文化形态多样,包括以周口店龙骨山猿人遗址、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为代表的考古文化,以清代“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特征鲜明的皇家文化,以潭柘寺、大觉寺、龙泉寺为代表的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以妙峰山为代表的传统民俗文化,以景泰陵为代表的陵墓文化,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高等教育文化,以长辛店、香山双清别墅等革命史迹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曹雪芹、纳兰性德故居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贝家花园、圣琼佩斯故居、林迈可小道为代表的中外交流文化,以永定河为代表的山水生态文化,以及传统村落古道文化、园林古建文化、军事防御文化、民族融合文化、农业休闲文化等。
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遗产保护需要,“西山文化带”对原区域范围做了适当调整,不仅将海淀“三山五园”全部纳入其中,还增加了西山部分区域和北京旧城的长河历史文化廊道。
“西山文化带”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为北京古城历史文化悠久、不同年代文物叠加累积的区域,如何发挥西山文物资源优势,挖掘区域文化遗产整体价值,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参与“西山文化带”调研的北京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副主任王岗表示,从国际趋势看,文化要素已然成为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国内正在大刀阔斧进行供给侧改革,迎接“文化+”时代的到来,文化正成为我国创业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西山文化带’因其独特的自然禀赋、历史积淀和人文基础,发展潜力巨大,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北京市对“西山文化带”区域内的部分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保护修缮。香山28景等历史建筑及历史景观得到进一步恢复,圆明园遗址考古和保护展示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果,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文物得到全面保护。同时区域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旅游产业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果和实效。
同时,专家表示,“西山文化带”是一个具有共同生态文化和历史文化属性的带状空间单元和首都文化、生态、经济、社会、政治五位一体功能聚合区,但在对这一聚合区的认识,对其地位价值、发展定位、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立、资源开发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等方面,目前还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北京市政协文史专家表示,北京的文化带建设注定不会是一个单纯的文化项目,文物保护和利用将要与区域生态保护、旅游发展、环境整治、改善民生和经济协调发展等工作有机结合,才会焕发生机与活力。
王岗建议,系统梳理“西山文化带”历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研究、挖掘其文化内涵,评价其综合价值、历史地位及其与北京城、长城文化带、运河文化带的关系,明确在京津冀协同和首都北京新发展中的战略方向和定位。“但这还需要转变观念、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形成合力。”王岗说。(本报记者 张景华 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