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豆村镇西营村,所看到的现实困难超过了我的想象。全村世代靠天吃饭,大部分土地属于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740人中有216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因学致贫、因病致贫率达50%。
殷保卫是西营村的村委会主任。从自己当老板,到六年前回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再到成立“小香葱种植合作社”,带着乡亲们把日子越过越好,殷保卫心里觉得舒坦。对于村里的贫困户,他了如指掌,谈起如何脱贫,也有自己的打算——新建20座小香葱温室大棚和100立方米冷库,再把大田小香葱从现在的130多亩扩大到500亩。
阳白村是另一个乡的村子,走进村里,听到村民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一句话:“有了二锁子,就有好日子。”二锁子就是孟福锁,他们村的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也是一位返乡创业的带头人。从投资千万元建学校到带领村民致富,经过15年努力,阳白村建起了“种田产粮、粮食酿酒、酒糟喂牛、牛粪生虫、粉虫喂鸡、鸡粪种粮”的循环农业,村民们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租赁经营、打工收益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多渠道增收。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驻村的这段日子,我看到了人民群众对脱贫致富的急切与渴望,可是这种热情往往会遭遇市场竞争的一瓢凉水。“市场不相信眼泪”,需要的是一个整体素质较高、责任心较强的“两委”班子,需要的是一位有市场经济头脑、熟悉农村工作而且威望高的“当家人”。
驻村每一天,我所看到的是田野里满目的绿色,工厂里忙碌的身影;我所听到的是山间流淌的泉水,村民们议论致富办法的声音;我所闻到的是泥土中青苗的香气,空气中希望的味道。
(本报记者 杨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