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合作大计,共绘美好蓝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满落下帷幕。“一带一路”建设进入新阶段,也开启了经济合作的新空间。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有关部委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凝聚共识引领方向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对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进展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在凝聚各方共识的基础上,明确了下一阶段合作的方向和领域。”中联部部长宋涛表示。
中国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高峰论坛上传出的消息振奋人心。
“面对巨大的发展融资需求,中国政府倡议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机构,并深化同世界银行等传统多边开发机构的合作,推动形成层次清晰、初具规模的‘一带一路’融资网络。”财政部部长肖捷认为,从长远看,促进资金融通需要沿线国家共同参与,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进一步完善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多元化融资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未来,中国还要推动商业银行开展网络化布局,为贸易和投资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在本次高峰论坛上,商务部与60多个国家有关部门及国际组织共同发出《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向国际社会表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共同立场。商务部部长钟山指出,贸易畅通合作倡议是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中国立场、中国主张,广泛凝聚共识,深化经贸合作,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作为促进贸易畅通的重要力量,海关今后将从深化机制衔接、监管创新、信息共享等多个方面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关合作。”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表示。
务实推进沟通和联通
“4年来,沿线国家不仅是政策沟通的践行者,也是共赢发展的受益者。”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指出,“做好国与国之间的政策沟通,要重点加强发展战略的对接,增进政治互信和合作共识,从宏观上寻求合作最大公约数。”
何立峰表示,在发展战略对接的基础上,还要增进发展规划的对接,将发展战略确定的愿景,明确为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强机制与平台的对接,构建顺畅的交流、沟通、磋商渠道和机制;落实具体项目的对接,把“一带一路”倡议最终落实在基础设施、经贸、投资、金融、人文等各领域的一个个项目中。
“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将继续把互联互通作为重点,以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为引领,打造基础设施联通网络。“设施联通是合作发展的基础,要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聚焦关键通道、关键城市、关键项目,联结陆上公路、铁路道路网络和海上港口网络。”交通部部长李小鹏强调。
“心通工程”久久为功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宋涛指出,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事业,要把握“情”字,讲求“实”字,彰显“容”字,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一带一路”的“心通”工程。
“未来要把民心相通事业与各方务实合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围绕建设绿色、健康、智力、和平丝绸之路,实施好一批指向明确、重点明晰、效果明显的民心相通项目。要注重增进民心相通项目的普惠性,提升沿线国家不同群体、不同阶层民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宋涛表示。
未来3年,中国将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可根据民生发展的核心关切问题,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领域提出具体项目需求,在前期论证、协议商签和组织实施等各个阶段通力合作,确保有关发展合作成果早日惠及有关国家和普通民众。
(本报记者 张翼 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