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陈浙闽
近年来,天津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完善文化产品生产创作扶持引导机制,激发了文化单位创造活力,生产了一批既有天津特色又实现“双效统一”的文化产品,得到了群众和市场的认可。在第十三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天津所有门类全部获奖。
完善文化经济政策,为生产文化精品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天津先后出台了20多项文化经济政策配套实施细则,全部落实到位,形成了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两个效益相统一的文化经济政策支撑体系。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引导力度,天津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文艺创作;去年以来,安排3.4亿元支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建设津云“中央厨房”,打造播报视网全媒体平台;设立市级、区级以及各功能区等多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总额达4亿元,对文化产业项目给予扶持。通过在财政、金融、社保、土地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为文化企业减轻负担,将更多资金投入到文化精品的创作生产上来。
加强国有文化经营单位考核,建立生产文化精品的激励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天津出台了《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实施意见》,今年将社会效益指标考核权重提高到60%,把社会效益第一、社会价值优先的经营理念和要求写入企业章程,强化国有文化企业领导班子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阵地意识。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并逐年进行完善,设置激励文化精品创作生产的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绩效薪酬挂钩。实行层层考核,各企业建立内部绩效考核办法,除设立经济效益指标外,将严把政治导向、完成重点任务、建设和谐企业、参加公益活动等内容纳入综合绩效考核指标,对直接涉及内容创作的部门和岗位以社会效益考核为主,收入分配和奖励也予以适当倾斜。
加大文化设施投入,为展示文化精品提供阵地。为了支持国有文艺院团发展,天津为每个市属院团都建设了固定的演出场所和办公场所,“一团一场一所”,让院团有自己的演出阵地、自己的固定资产,解除了后顾之忧,提高了市场开拓能力。建成四级文化设施网络,各级公共博物馆、美术馆等实现免费开放,为提高群众欣赏水平、营造文化创新环境提供了基础和支撑。创新剧院管理体制,以天津大剧院为试点,委托剧场管理公司进行专业化、市场化运营和管理,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引导。
鼓励文化消费,推动文化精品占领市场。2015年天津开始推出文化惠民卡,群众花100元买卡,财政补贴400元,目前发放总量约为13.5万张,群众购卡的积极性非常高。文惠卡的推出,实际是财政资金使用的一次创新,变补贴院团为补贴观众,院团只有拍好戏、多演出,才能分享这块蛋糕。改革倒逼院团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好戏满足群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