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02日 星期二

    戏曲传承发展亟待提升表演创造力

    作者:崔伟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02日 12版)

        【见仁见智】

     

        戏曲艺术面临着传承与发展两大任务,传承是基础,发展是目的。没有扎实的传承,发展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只有传承没有发展,戏曲艺术的生命力与延续性也会脱离时代,缺乏活力,逐渐萎缩。发展创造是戏曲前行的艺术力量源泉,也是延续薪火的根本生命动力,两者缺一不可。

     

        结合当下戏曲艺术的现状,要做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感到最为重要和迫切的是要重视和提升演员队伍的创造力。

     

        戏曲作为一种有着上千年悠久历史和完整独特的表演美学体系的古典表演形态,其对继承者提出了不可逾越的特有美学原则和完备表演体系。但同时,戏曲还面临着满足和吸引当代观众的现实课题。当代观众对传统戏曲的深情迷恋和艺术取向极为固定,但艺术趣味在锁定传统审美的同时,其生活环境和美学修养又绝不是凝固守旧、一成不变的,特别是青年观众,生活在日新月异的当代,古典艺术审美标准自然会呈现出尊古而不泥古,求精而不弃新的成熟感。

     

        我感到完成好当代戏曲表演艺术的创造性这个课题,需树立以下几方面的自觉:第一,优质继承是表演创造的基础。戏曲的古典传统性决定了戏曲艺术家的发展和创造都必须从继承起步。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对此有深刻的论述:“戏曲有一套技术和舞台规律,这是每个演员都必须掌握的。这些法则也就是戏曲的规矩,必须遵守。不掌握一般的表演法则,不遵守规矩(程式),就谈不到表演,更谈不到艺术,当然也就谈不到做一个演员”。道理和事实都证明了大师所言的确是戏曲学习与创造的第一起点。历史更证明了这一点:即一个优秀演员与平庸演员的重要区别在于学习阶段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即学习所花的心血和功夫。但同时还有一个非常严酷的事实是,并非所有刻苦学习者都能终成大器。传承的效果重在优质,如果仅是前人的东西一成不变地予以死学,停留在学而不化的程度,那么“学”“承”就不会“活”,传承就失去了活力与目标,当代京剧名家尚长荣先生结合自身的经验总结出的学习传统必须要“死学活用”的心得可谓深刻、精辟!

     

        第二,深刻领悟是表演创造的动能。戏曲艺术家的成功,离不开刻苦学习和深刻领悟。如果说刻苦是肉体的磨砺,那么领悟思考则是决定一位演员能否有更大发展的关键。这种领悟尽管有着不同的阶段和对象,早期是对传统的领悟,成名后是对更广泛的艺术和社会的自觉思考与分辨,但从表演创造的规律上讲,领悟习惯和能力的高下无疑决定了一个演员创造能力的高下与创造成果的大小。

     

        第三,化人为己是表演创造的载体。善于在优质继承基础上,化人为己,化古为今,化“死”为活,这样才能成功。京剧大师盖叫天说过:“向老师学下来,这只是头一步,不会运用,还是烂在肚子里,成了废料;照搬照抄,透不出新鲜。”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前辈大家的“化人为己”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需要智慧;具备的不但是敢于,更是善于。因为,他们“化”的前提是虔诚地研究透前人的创造,思考透自己的特点,理解透艺术的法则,领会透时代和观众的需求,然后才会循序渐进由“学”到“化”,由人到己。因此他们的“化”,也才是实实在在的艺术创造,并最终达到由蛹化蝶、自成一家。

     

        第四,循序渐进是表演创造的规律。急于求成是当代人的通病,更是戏曲界多年来普遍存在的浮躁现象,是干扰和阻碍戏曲艺术取得成功的大敌。真正的艺术大家更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不懈探索、日积月累的实践家,比如梅兰芳大师。尽管他们最后的成就体现出的创造力和对戏曲艺术的推动力十分强大,但其走向辉煌的成功之路则是漫长、平凡,甚至是曲折、艰难的,都是终其一生的奋斗与实践。因此,今天我们就更需要在创造追求中树立扎扎实实、循序渐进的创造观。

     

        第五,自成一格是表演创造的目的。自成一格不是一厢情愿的自我封诰,而应是通过刻苦学习、深刻领悟、扎实努力、潜心创造,既遵从剧种风格,又焕发时代精神,还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并且受到业内外广泛认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戏曲艺术和戏曲艺术家自成一格的创造,是一项艰难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其犹如带着枷锁跳舞,画地为牢腾挪,逾法而又须守法,尊古而又要出新,的确是非常艰辛的创造过程。

     

        总之,激活当代戏曲表演艺术家的创造力,并创造出属于我们时代越来越多的艺术精品,甚至创造出新的表演流派,才能使传统葆有活力,不断发展,也才算做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者:崔伟 系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