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名城许昌,领略三国文化,让我感到震撼。”4月24日,站在河南省许昌市灞陵桥前,来自台湾的资深媒体人东东感慨良多。“小时候读《三国演义》,那个时代波澜壮阔,令人神往,现在终于有机会来到许昌体会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了。”东东说,“许昌作为曹魏故都,对喜欢三国文化的人很有吸引力。”
三国名城许昌,如今已成充满魅力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城。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一代文豪郭沫若的名句,凸显出许昌深厚的三国历史文化积淀。许昌博物馆、春秋楼、灞陵桥、曹丞相府、毓秀台、愍帝陵、张公祠、董妃墓、八龙冢、射鹿台、伏皇后墓、歇马店、华佗墓、受禅台……许昌现存三国遗迹、遗址80多处。
“许昌在三国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许昌曹魏文化研究所所长王海升教授说,“无论是在《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中,许昌都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三国演义》120回中,有52回的故事发生在许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确认,许昌目前与三国文化有关的遗迹共45处,其中有重要价值的32处。”
曹魏文化是许昌最厚重的历史底蕴。在这里,普通百姓都能津津有味地给你讲上几段三国故事:曹操在此“奉天子以令不臣”,成就一代霸业;关羽夜读《春秋》,灞陵挑袍,从此“过五关斩六将”;“建安七子”文士雅集,名噪一时。
除了三国事,也常想许昌
然而,如何让这些散落凡间的三国曹魏文化得到挖掘、保护与传承?如何让这些静默的历史和文物为我们创造更多的价值,成为一种新的区域发展动力?
多年来,许昌提出“以文化对接产业,把资源变成资产,让遗迹成为胜景”的古城打造理念,通过大力实施三国文物古迹保护展示工程,一座更适合深度赏游的曹魏故都、三国文化名城正向世人展露出芳容。
东汉末年,曹操在许昌屯田,凿运粮河、饮马河以利军事农桑,开许昌水利建设之先河。让文化联姻水系,使关系许昌未来发展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三国文化相映生辉,更是该市近两年来的点睛之笔。2013年,许昌市计划实施了三个重大水利项目建设,积极整治河道水系生态环境,大力培育三国文化产业,努力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市。
当年曹操骑马走过的饮马河,重新焕发生机,与清潩河、灞陵河一起贯穿市区,成为展示文化变迁的历史长河、汇聚城市人气的美丽画卷。许昌实施的水系连通工程,引长江、黄河、淮河三川之水汇聚许昌城,建成82公里长的环通生态水系、5000多亩的湖泊湿地,形成了“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生态水系景观。
2016年至今,许昌又把曹魏古城作为传承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三国游”龙头项目来抓,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开发旅游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一座总投资70亿元、规划面积达3.9平方公里的曹魏古城正在加紧建设中。
从“关圣春秋”到“曹魏演绎”,从“魏武天下”到“铜雀花苑”,“一轴串起十八景”的曹魏中轴是曹魏古城建设的重中之重。它引入汉长安城中轴规划理念,以恢宏大气的建筑及景观,体现汉魏文化的韵味与历史的温度。“楼榭重重再现帝都繁华,古巷深深重谙三国风采”正在从图纸“走”向现实。
如今的许昌,正应了文化名人余秋雨的那句话——“除了三国事,也常想许昌。”
不妨许昌行,曹魏风情浓
以文化承载旅游。许昌市倾力打造“曹魏故都——智慧之旅”旅游名片,近年来,许昌城市旅游收入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
借文化招商引资。以2016年第十届三国文化旅游周为例,该届文化旅游周共签约合作项目33个,其中合作框架协议项目9个,总投资636亿元;合资合作项目24个,总投资133.4亿元。
以文化凝聚人心。10年来,许昌三国文化旅游周为市民带来了上百场文化盛宴,累计600万名学生、市民参与征文、书画展、艺术演出活动。
4月28日至5月3日,许昌市第十一届三国文化旅游周将隆重举行。通过发掘三国文化内涵,传播三国文化精粹,三国文化旅游周将再次为许昌市民带来一场华丽的文化盛宴,为游客打开一扇了解许昌的窗口。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永恒的魅力。我们将挖掘许昌‘五都四乡’特色优势,加强对三国文化、钧瓷文化等特色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许昌市委书记武国定如是说。
(本报记者 王胜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