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吴春燕)本报2月10日5版刊登的《对潮汕祠堂多些保护》在广东引起热烈反响。日前,由广东省文明办、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在潮汕地区的揭阳市普宁市举办“祠堂文化研讨会”,广东省文明办副主任刘海斌透露,按照规划,广东各地级市每年建成10个以上文化祠堂,到2020年全省将建成1500个文化祠堂。
广东祠堂遍布各乡村,总量数以万计,成为研究广东岭南文化的“活化石”。祠堂也是广东三千多万海外侨胞记住乡愁的地方。揭阳普宁是广东著名侨乡,分布着6000多座祠堂。近代以来,不少海外华侨华人捐资兴建祠堂,参与家乡经济社会建设。
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周燕屏表示,祠堂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和民俗文化的代表,祠堂文化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寄存了难忘的“乡愁”。纵观历史,祠堂为传承孝道文化、调解邻里纠纷、宣传思想道德、安定稳定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唐孝祥表示,祠堂是家训文化的核心空间,在潮汕祠堂中的位置布局、空间营造、祠堂装饰题材,包括匾额、楹联、壁画等,蕴含着传统家训文化的内涵,成为教育后人、传承忠孝仁义优秀品德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