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25日 星期二

    全球化的“中国方案”

    作者:杨亮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25日 14版)

        【财经论语】

        1200多年前,唐代诗人李白在《少年行》中以“金市”形容当时的唐长安城商业中心“西市”。当时的“西市”与“东市”,是古代丝绸之路上著名的商贸中心,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贾。

        而今天,位于西安城西的唐长安城“西市”遗址上,以“丝路”为主题的商旅文化再次赢得关注。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历史上一度销声匿迹的“西市”重获生机。

        “欢迎‘一带一路’等经济合作倡议建设”,去年底,第71届联合国大会决议首次写入这一倡议并获得193个会员国的一致赞同。

        “中国方案”之所以“一石激起千层浪”,成为迄今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顺应了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和各国加快发展的迫切愿望。

        回顾2016年,以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等形式现身的“逆全球化”思潮引起广泛关注。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泛起,给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增添了阵阵寒意。

        如何继续深入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避免“开倒车”,成为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走到十字路口的世界经济,未来之路在哪里?

        尽管当今世界格局复杂多变,但发展永远是硬道理。在“地球村”和共享经济时代,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是两大核心竞争力。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充满东方智慧,能够促进合作发展,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经济全球化的利益不应由部分国家享有,而应由世界各国共享;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不应是部分国家的独角戏,而应是世界各国的协奏曲——这已经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

        “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三年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都在向“一带一路”沿线汇聚,在“逆全球化”甚嚣尘上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启示人们:全球化正以另一种互利共赢的方式深入发展,正在为参与各方带来红利,造福沿线各国民众,成为振兴世界经济的一把钥匙。

        从年初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到两会期间重申“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支持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立场鲜明而坚定。

        从某种程度上看,“一带一路”就是中国版的全球化设想。以“普惠”“共赢”为内核的“中国理念”,正激起世人对全球化的新期待,为全球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