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家园】
近年来,大量人力、资本投入到复兴古村镇的尝试中。究竟,古村古镇的田园生活与现代管理设施是否矛盾?乡村文化传承保留与开发创新如何协调?汶口古镇正在寻找答案。
“吱呀”一声,推开古色厚重的院门,院里一方碧蓝的泳池和高高的桂树格外醒目,屋顶上两根老木梁凸显着年代感……这里是山东泰安汶口古镇中的“香水”院舍,院内新旧建筑材质巧妙结合,别具一格的文化气韵油然而生。
“40多年前,这两根木梁是用500斤麦子换的,几乎是当时半年的收成……”“香水”院原来的主人张文全,现在的院落管家,讲起院子发生的变化,滔滔不绝。
“香水”院和张文全,是汶口古镇复兴计划的受益者之一。
历史的肌理
对于“大汶口文化”,人们似乎并不陌生,它是中国最早的农耕文明发源地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6500年至4500年的新石器时代。“大汶口遗址”就坐落在汶口古镇。南北连接泰山与曲阜,依汶河而建,让古镇具有了独特的区位特点。
古镇内,一座明代石桥贯通南北,数百年来人们闲听汶水流淌、坐观历史兴衰;一块块花纹漂亮的汶河石作为古镇建筑的主材,让每栋房屋有着独特的韵味和岁月磨砺的质感;一所山西会馆依稀唤起人们对于这处明清商贾重镇车水马龙、一派繁华的憧憬与想象;村镇周边膏腴的汶阳田养育了一代代大汶口人,成为享誉世界的丰美粮仓……
如何将这座古镇的优秀基因转化成“安其居、乐其俗”的心灵休憩之所?如今,古镇的开发建设者正在探索一种新的模式:以产业规划为重点,形成“以农业为基础,文化旅游为先导,休闲体验为核心,互联网技术为手段”的全面繁荣。
与普通的商业项目相比,汶口古镇开发的最大亮点是“改造”而非“新造”。“没有‘一刀切’地推倒重建,而是抽丝剥茧式的设计、尝试,再设计再尝试,为的是保留住时间和文化的印记,并将现代生活的品质融入其中。”汶口古镇复兴建设项目负责人吴驷说。
时间的打磨
复兴古镇不同于拔地而起的新项目建设,基础是理解和呈现古镇原有的独特美感。穿行在古镇街区内,一堵新建的石墙透着一派古色古香,从砖石用料选取到修建都显得格外精致。
事实上,这堵石墙的修建过程并不顺畅。石墙被要求反复推倒、重建了10多次。因为当地很久都没有人再盖石头房子,所以村子里没有石匠,用惯砖瓦的建筑工人砌起石头墙经常手足无措。“前30年,村子里的石匠被培训成合格的建筑工人,现在我们要把建筑工人培训回合格的石匠,这是一个大难题。”不过,在吴驷看来,虽然当地工人施工会影响工期,但古镇改造中拉动村民就业,激发对家乡的浓情与热爱,这也正是乡村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其实,在整个汶口古镇复兴的过程中,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精心打磨的味道。项目团队先用三年时间对大汶口镇的历史、人文、地域、产业特征进行深度研究,确立了“80%老建筑保留,20%老建筑改建”的原则,在完整保留古镇原有村落肌理的基础上,再进行艺术化创新,形成多元文化社区。
吴驷认为,如果不尊重古镇经历数千年磨砺而成的自然现状,只是一厢情愿地规划开发,不仅会遗失真正的古镇之美,甚至对于古镇本身的价值也是一种损伤。
文脉的传承
“燕临居”“香水”“山楂树之恋”“陶舍”……古镇内12座院落各有不同的主题,设计师的创意出发点,有的是民国时期的老木梁,有的是院子里的一棵老山楂树,甚至是屋檐角的一个燕子窝。
在设计师的心目中,这些被时间打磨的物件,都是乡村的最美馈赠,院落里的每一处设计都独具匠心。比如,一张三条腿的旧木桌,被改造成了酒店洗手台;村口河边的蒲草晒干后,细密编织用于遮盖屋顶;村民以前喂牲口用的石槽,经打磨改装为洗手池。
为了让古镇文化更好地“活”起来,建设者还特邀高校专家对改造区域进行院落普查,并对当地村民进行口述访谈,形成了30余万字的《院落志》,详细记录了房屋历史、家族演变、村落传说等。现在,这本访谈录正在筹备出版,未来客人入住时闲来随手翻看,便可以将凝固的建筑读成一段流淌的人文诗行。
“保留古建筑的同时,也传承、保护了村落的精髓文化记忆,这是一件非常难得且有意义的事。”参与《院落志》修订的泰山学院副教授、泰山研究院研究员刘兴顺说。
理想的蓝图
“自由控制的时间、传统文化的内涵、淳朴的人际关系,这些对于都市人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而在这里,我们同时拥有了。”来自上海的游客黎慕深有感触。
在吴驷看来,乡村“奢侈品”不仅有古朴的街道和房屋,更有乡间优美的田园风光,与土地的沟通和慢下来、享受生活本身的纯净时光。
目前,汶口古镇的“奢侈品”还在进一步完善。比如,世界最美图书馆“篱苑”的设计者将利用汶河上自然形成的小岛,在修长的蒲草间建造一座“栈桥书屋”;留英归来的儿童研究专家将打造“可以到处爬”的美术馆,把汶阳田的农业文化融入其中,让孩子们在自由释放天性中感受艺术,在艺术殿堂中感知农业。
对比国内多家景点式的古镇开发方式,吴驷认为:“汶口古镇不是在塑造一个景点,而是打造一种生活状态,人们来到镇里能真正感受和融入当地生活,同时也能清晰地触摸到中国乡村的进步。”
汶口酒店,上至管理层、下至服务员,70%以上是当地村民。经过对他们一年多的全方位培训,酒店员工实现了从零起点到五星级酒店管理标准的跨越。在这里的服务员不仅是服务员,而且还是汶口的主人,被称为管家,他们用一种主人的热情招呼着天南海北到自家做客的客人。“在这种文化熏陶下,不仅增强了对家乡的认同感,更意识到自己做的事情有意义。”在古镇乡奢艺术酒店工作的村民王秀桂说。
“在完善设施的基础上,重塑人的观念,才是打造典范乡村的核心所在。”吴驷说。
“以古镇复兴带动全镇发展,发挥乡村建设项目的纽带作用,实现全镇40余个村庄‘村村有特色’。”大汶口镇常务副镇长艾宪军说,他们的理想就是将汶口古镇打造成为一面旗帜,成为中国乡村建设的典型经验。
(作者:李政葳,系光明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