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城市巡礼】
4月6日至7日,中央文明委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召开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经验交流会。浸润在春雨中的港城,处处见绿,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及阳湖、梁丰湖、沙洲湖等城市“绿肺”,热情周到的志愿者服务,彰显着这座唯一获得“四连冠”的县级文明城市独特的魅力。
继1995年10月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在张家港市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之后,时隔22年,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经验交流会又一次在张家港召开。许多与会者在集体参观之后,又独自来到背街小巷和老居民区“明察暗访”,最终都心服口服。“一个县级市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得这么完善和健全,让我很震撼。另外,在梁丰生态园内我们看到,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张家港用到了很多本地的典型人物、事例,这种身边人、身边事,更容易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们明显感受到,张家港文明创建‘小细节’看似随意,实则花了很多心思。”湖北省襄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和平如此评价道。
打动胡和平及其他300多名与会者的,不仅是张家港干净整洁的城市“颜值”,更是其内外兼修的城市“气质”。
推动全民阅读,是提升市民素质最好的抓手。张家港早在2012年便发布了全国首个覆盖城乡的“书香城市”建设指标评价体系,并自觉适应城乡一体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体系化设计、制度化安排、分众化引导、项目化推进,将那缕书香“送”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张家港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孙钰告诉记者,书店去年的销售额达1.3亿元,其中图书零售额达3500万元。这个零售数字在全省县级市中遥遥领先,甚至超过了省内的一些地级市。张家港书香城市建设的成效,由此可见一斑。
如今的张家港,全市建立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加上社区阅读服务站、24小时图书馆驿站、最美阅读空间、森林书屋、图书漂流亭,实现了知识分享、书香传递;网格化、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打造“15分钟文化服务圈”,将“最后一公里”转化成了“零距离”。
“创建文明城市,关键是提升人的文明素质,必须采取多种接地气的举措,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人们的心灵。”张家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芳说。在文明创建中,张家港市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搭建各种平台,让人们投身道德实践。
在沙洲中路步行街东面入口处,左手边张贴着巨幅的“2017年度张家港市诚信‘红黑榜’第一期”,45家拖欠税款、发生基坑坍塌事故、生产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企业和单位被曝光。张家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何俊告诉记者,张家港扎实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建立守信联合褒奖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常态化发布“诚信红黑榜”。“红黑榜”的力量非常强大,曾经有一位企业主陪儿子逛街,孩子看到被曝光的名单里有爸爸的企业,问爸爸这是怎么回事,这位父亲惭愧得不知如何作答,回去后就赶紧交清了税款。
外修于行,内修于心。多年来,张家港深入开展“讲文明、破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专门出台移风易俗实施意见,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之风。连续12年开展“寻访身边好人张闻明”行动,引导市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目前,全市有2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中国好人数量位居江苏省县(市)第一。
一个个荣誉称号化作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树起的是一座城市的精气神。4月21日上午,位于步行街的“诚信驿站”里,志愿者孟文娟正为特殊学校的孩子组织义卖。一位外地大学生掏出30元买了个小玩具,他对记者说:“这座城市与众不同,处处都能感受到文明的气息。”孟文娟告诉记者,“诚信驿站”有项借伞服务,三年多来共借出900多把雨伞,至今只有3把未归还。
(本报记者 苏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