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赴天宫 蓄力“太空之家”】
4月20日,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踏上飞天征程。就此,记者专访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总设计师白明生。
记者:与以往载人飞行任务相比,天舟一号飞行任务有哪些特点?
白明生:一是任务状态新,此次任务系我国首次执行天舟货运飞船试验任务。天舟一号是面向空间站建造和运营任务全新研制的航天器,全长10.6米,最大直径为3.35米,体量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相当,但肚大能容,经济又实惠,货物运输、推进剂补加等综合能力比肩甚至优于国际现役货运飞船。二是技术难度大,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将要验证的关键技术,如推进剂补加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等都是国际公认的载人航天技术难题。掌握这些技术,将实现我国航天领域的技术跨越。三是持续时间长。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计划飞行2个月,之后天舟一号独立运行不少于3个月。从组合体飞行时间和交会对接间隔时间来看,是历次载人航天任务中最长的一次。
记者:天舟一号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创造了许多“首次”,请您详细介绍一下。
白明生:天舟一号不但继承了我国载人飞船以及空间实验室的成熟技术,也首创了自身的六大“独门功夫”:
第一,首次在轨实施飞行器间推进剂补加。就像汽车需要加油,未来空间站长期在轨也需要“加油”,这项任务就由天舟系列货运飞船来完成。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将实施我国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并计划开展多次推进剂补加试验,为我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扫清在能源供给问题上的最后障碍。
第二,首次以天基测控体制为主实施飞行控制。此次天舟一号首次采用了以天基测控体制为主的设计原则。简单来说,就是将原本在地面或海上的测量系统“搬”到了天上,实现了对航天器在轨飞行的关键事件的全程跟踪,降低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
第三,首次大规模使用七大类国产新研核心元器件,加速实现了元器件的自主可控,将未来空间站建设的关键命脉牢牢握在手中。
第四,首次开展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试验。此次天舟一号将会把之前需要耗时两天左右的交会对接时间控制在6个小时左右。打个比方,天舟一号跨出了从“普通列车”迈向“高铁”的一大步。
第五,首次搭载多项空间应用与技术试(实)验载荷。作为往返于天地之间的交通工具,天舟一号在满足运输货物需求的同时,还随船搭载了几十台载荷设备,在轨开展十余项载荷试验,实现“一次飞行、多方受益”。
第六,首次实施主动离轨受控陨落。相较于一般卫星在使命完成后在大气层烧毁的结束方式,天舟一号首次采用主动离轨方式,并能受控落到预定区域,既避免自身成为太空垃圾、避开离轨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又为打造洁净、安全的太空环境作出贡献。
记者:天舟一号成功发射对我国空间站工程今后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白明生: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已经突破和掌握宇航货运系统关键技术。可以说,天舟一号开启了中国空间站时代,它具备较长时间的独立自主飞行能力,不但是中国未来空间站的补给飞船,还可以作为空间科学试验的平台。
天舟一号飞行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的收官之战,标志着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全面完成。当前,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后续将先后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和实验舱,计划2022年完成空间站的在轨组装建造。
(本报文昌4月20日电 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见习记者 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