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21日 星期五

    让公共博物馆到市场里闯闯

    作者:邓海建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21日 02版)

        【文化评析】

     

        城市里的公共博物馆,究竟是该“养在深闺人未识”,还是该“飞入寻常百姓家”?

     

        若干年前,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从保护的角度来看,公共博物馆似乎“独善其身”最好;从功能的维度来说,它又似乎“开门大吉”为佳。近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安徽名人馆调研时表示:“博物馆作为公共事业,应当引入市场机制,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在免费开放的基础上开办特展销售门票。”

     

        公共博物馆与市场机制联姻,到市场里去闯闯,近年来渐渐成为共识。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的主题就确定为“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活化文化遗产”理念,如今已是街知巷闻。

     

        从制度设计层面来看,去年11月,国家文物局遴选出92家单位作为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在确保公益目标、保护好国家文物的前提下,开发文创产品。今年2月公布的《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明确提出,鼓励文化文物单位和社会力量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从实践来看,故宫博物院设计的文创产品去年销售额超过了10亿元,南京博物院的一些特展尽管门票定价30多元,但还是吸引了大量市民参观,并没有冲淡其公益属性。

     

        作为公共服务部门的博物馆,既然花了大价钱,就要有大作为。这里的基本逻辑在于:一方面,公共博物馆不是私人博物馆,它承载着基本文化服务的社会功能。“吃财政饭”的公共博物馆不能在门票和门槛上动歪心思。另一方面,公共博物馆也要借助市场化的特展或文创产品等,在提供多元丰富的文化服务的同时,提升自身影响力和美誉度,让博物馆离市民更近一些。

     

        不过,鉴于公共博物馆的公益属性,引入市场机制要慎之又慎、切忌跑偏。2016年有关公共博物馆的两个“爆款”新闻,可以视为前车之鉴:一是浙江杭州博物馆让“跑男”进去撕名牌,二是江苏南京博物馆朝天宫大成殿被用作房地产新闻发布会。它们在类似活动中有没有赚钱虽不好说,但社会影响是负面的。在这个问题上,教训是明摆着的:公共博物馆不是不能“商用”,但是“商用”有两个前提,一是不能放任博物馆的管理风险。二是不能让经济效益盖过其社会效益。

     

        让公共博物馆到市场里去闯闯,既能物尽其用,也能多元发展。眼下的关键,是把闯市场的规矩立起来,既要盘活商业化的“人气”,也不能丢了管理底线的“骨气”。

     

        (作者:邓海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