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20日 星期四

    电影节催生好电影,还是好电影成全电影节

    作者:吴晓东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20日 12版)
    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外评委亮相。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建军大业》剧组亮相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春暖花开,又到了电影节扎堆来袭的季节。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于4月16日正式拉开序幕,接下来陆续准备摆开电影盛宴的是中美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再往后是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长春电影节、金鸡百花电影节……电影节不断争夺眼球的同时,又会给中国电影带来怎样的机遇?

     

    电影节激增的背后是电影市场的高速扩张

     

        随着中国电影票房的极度火爆,近年来国内各类型的电影节纷纷应运而生,官方的、民间的,让人目不暇接,“电影节经济”高烧不止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高速扩张。

     

        从2010年开始,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发展速度惊人,连续5年票房都保持在40%以上的增速。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57.12亿元,其中国产电影票房为266.63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8.33%。

     

        一个庞大的电影市场需要有与之匹配的电影节和电影交易平台。北京国际电影节创办于2011年,仅用了短短六七年时间,其交易总额就从最初的27.94亿元,发展到第六届的163.31亿元,超过了亚洲仅有的两个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和东京国际电影节,一跃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电影交易市场。

     

        从堪称优质电影项目孵化器的“项目创投”到为国内外电影从业者提供思想碰撞、分享新知经验的“行业对话”,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目标只有一个: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提升国产电影制作水平,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不断创造新的市场、新的品牌和新的效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9706个电影节。其中,75%的电影节是在近10年间推出的,39%的电影节只举办过一届,但半数都举办了至少7年。目前,由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批准认可的国际电影节有50余个,有的偏爱艺术,有的鼓励创新,有的侧重于从意识形态领域发掘艺术人才,有的则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各国电影产业的重要交易平台。

     

        电影节的影响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个国家电影产业的影响力。那些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极高声望的电影节,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业内外人士的关注。从艺术创作角度来讲,任何国家的电影产量、电影票房都不及电影节的口碑对于电影人具有吸引力和号召力。当今,基本上每个电影强国都有一个代表性的电影节,通过将电影节打造成为电影产业的一张“名片”,能够聚集更多的电影资源,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

     

        目前,国内各类电影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面对遍地开花的电影节及其引爆的电影节经济,中影集团前董事长杨步亭认为,电影节满足了市场需要,也对电影文化起到了普及、推广的作用,“但要管好‘颁奖礼’,不能谁来了都给个奖。一句话,活动尽管搞,奖不能随便颁,要张弛有度、引导和管理并行”。

     

    电影节怎么成了小众文艺片的标配

     

        一如既往,近来不断有各路中国电影人国外获奖的消息传来,可这些获奖作品大都因过于小众文艺而跟国内观众无缘,既不会在院线公映,也鲜有网站播放。

     

        与时下商业片的市场狂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艺片在院线的寥落。在商业大片云集且雄霸市场的时候,其他电影在剩下不足10%的市场空间里拼杀,怎么争夺有限的票房?在如今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电影营销已成为一部电影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而频频亮相各大电影节从而博得知名度,就是电影营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电影节就是一个完美的平台,有分量的奖项可以为电影增值,直接刺激电影交易和市场。事实上,很多电影在策划之初甚至就已经在工期和档期的选择上瞄准各大电影节及奖项,就算没机会获奖,也有越来越多的电影将自己的首映放在电影节上以吸引更多的眼球。

     

        电影节最大的受益者要数小成本、小制作的影片。如果说大制作影片依旧可以靠院线收益过活,一些因为不够商业而无缘传统院线的电影可以在一些国际电影节上奋力一搏,收获的业界口碑很大程度上能帮助影片收回更多的成本。因为电影节而一炮打响的影片和一战成名的电影人不在少数,正是因为有了那些鼓励创新和重视艺术性的电影节,电影艺术才能在商业化盛行的环境中保持多元性,具有才华的电影人才也才有了立身之所。

     

        电影圈里有个玩笑:“票房好的就别指望拿奖,拿奖的就别指望挣钱。”对此杨步亭并不完全认同。在他看来,每个地方的电影节都代表着当地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电影节的奖项也必然会颁给与其主流价值观相一致的作品,“因为这个评选的标准并非单一的票房数字,所以出现奖项结果和票房数字不一致的情况,是有可能的,这在世界各地的电影节上都是常见的。从近年来中国各个电影节的颁奖情况来看,我们中国电影是‘得民心者得奖项’的比例越来越高了”。

     

    没有好电影办不出好电影节

     

        根据一项全球523个电影节提供的调查反馈来看,资金充裕能保证按时举办品质上乘活动的电影节仅占3%。而这种不均衡的资金状况,是导致电影节质量良莠不一的关键因素之一。戛纳、威尼斯、柏林等一些大牌电影节陆续成为其举办地的经济增长引擎,而一些影响力不够的电影节却陷入了连嘉宾路费都难承担的窘境。

     

        到目前为止,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国际电影节只有上海国际电影节和北京国际电影节,但其国际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相对于各国电影行业对戛纳、威尼斯等国际电影节奖项的关注,国内电影节的国际知名度却暗淡了很多。电影节的概念在中国起步较晚,跟国际上知名的电影节相比,中国的电影节无论是经营运作还是影响力上都具有不小的差距。国内不少电影节的评奖因缺乏国际一流电影节严格专业的评奖标准而逐渐沦为电影节的配角。

     

        电影节喧嚣的背后是中国电影市场高度同质化以及有口碑有市场的好电影相对匮乏的现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电影,怎么可能办出好电影节?”有业内人士直言,中国办不出好电影节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直接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缺乏更多优秀的电影。

     

        通过电影节让业内人士和观众欣赏到更多的优秀电影,从而提升中国电影的艺术水准,是很多电影节主办方美好的心愿。尽管2016年全国票房增速放缓引发诸多争议,但在票房之外,中国电影出现的一些可喜现象却有目共睹:影片质量整体提升、类型题材进一步多样化、主旋律题材电影有突破、影院硬件设施不断完善、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启动等;《百鸟朝凤》《我们诞生在中国》这样的影片开始试水小众电影的市场化之路;《湄公河行动》为主旋律电影商业化的成功提供了一种可能;《长城》迈出了中国电影与欧美深度合作、走向全球市场的第一步……

     

        更多的中国电影人已经认识到,电影市场回归到一个冷静、理智的状态来,反而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促使中国的电影制作者、电影艺术家们进行更深刻的思考。

     

        电影节的诞生首先被给予的期望就是对各主办地本土电影产业的促进和刺激。电影节对本土电影的肯定和为举办地所带来的关注度和交流的机会都是促进本土电影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如今越来越多国际电影节的出现,表明电影产业对于在全球范围内各国间进行交流有着越来越高的需求。

     

        在电影节展映的影片,由于是经过评审团精挑细选的,几乎部部质量上乘。可惜的是,在当下这种商业利益为重的社会,观众却无缘在影院一见。通过电影节近距离、大规模地接触到世界高水准的电影,可以尽快提升中国电影的制作水准。

     

        与此同时,电影节自身也在经历着种种考验。就算是已经非常成熟的电影节,如今都面临着各种困境。尽管越来越多传统的电影节在为自己的平台注入更多新媒体和科技的元素,而电影节如何为电影人带来更多的利益,电影节又是否能引领电影产业的革新风潮?这些仍旧是电影节带给人们的思考。

     

        (作者:吴晓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