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文化传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人类创造文化,必然同时出现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既有自觉性的一面,又有自发性的一面;既有制度化的一面,又有缺少可靠制度保障的一面。我们祖先留下了很多好东西,但在传承过程中也失去了很多好东西。
流传久远、保存较好的是儒学经典。十年寒窗,为的是金榜题名。当儒学的传承与官员的升迁结合,儒学教义逐步被教条化、僵化和门面化,就成为历史的宿命。熟读儒家经典的两面人,即所谓假道学并不少见。
读经并不能救世。封建社会的贪污腐败,虽严刑峻法、剥皮楦草,仍难以杜绝。这是社会制度的本质问题。它既不是读经读坏的,也不是单纯读经能读好的。至于当代社会中出现的贪污腐败、诚信缺失和道德失范问题,并非一些危言耸听者所说的是传统文化断裂造成的,而是社会急剧转型中法治建设和道德教育滞后导致的问题。
经典文本和从经典文本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存在差别。精华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文化中的总体性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它是各个学派经典文本的精华和中华民族生活实践经验的提炼,如百花酿蜜,得其精华,而文本中的思想则可能精芜杂陈。
中国经典文本进课堂,如果我们的教师不重视甚至拒斥马克思主义作为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效果能不能达到预期?今日15版文史哲周刊刊发陈先达文章,为您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