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11日 星期二

    弘扬英烈精神涵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

    作者:杨明生 胡元军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11日 15版)

        【国是论衡】  

     

        在清明节期间组织青少年祭扫革命烈士墓,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良传统。这一天,同学们穿上整洁的衣服,高擎少先队队旗,浩浩荡荡来到烈士墓前,聆听讲解员介绍英烈事迹,宣誓继承光荣传统,做革命事业接班人。然而,这一传统在不少地方已渐行渐远,很多学校不再开展这项活动,众多在和平环境下幸福成长的青少年不知道烈士陵园在什么地方,更不知道长眠地下的英烈的光辉事迹。

     

        英烈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功臣,他们身上凝聚着人类最宝贵的精神,是后来人前行的向导,理应倍加珍惜。为了弘扬烈士精神,缅怀烈士功绩,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定,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每年9月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

     

        在任何时代都应大力提倡、鼓励民众表达对先辈英烈的崇敬,同时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因为英烈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国家凝聚力的重要来源。目前,各地在传承弘扬英烈精神方面仍存不足,专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纪念活动更少。一般民众很少主动走进烈士陵园,青少年也很少接触英烈文化,连清明节期间祭扫革命烈士墓这样的传统活动也很少举行了。一些人对英烈的态度趋于淡漠,在网络新媒体上,对历史歪曲式的解读和对英烈捕风捉影式的污蔑屡见不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很大。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公众价值观的变化,不少人越来越庸俗化、功利化,重视自我,却对公共利益和公共精神明显淡漠;不少人重利益,轻是非,没有骨气,缺乏担当。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爱国进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才能实现。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要特别重视青少年时期、青少年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要让广大青少年铭记,没有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奉献,就不可能有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另一方面,要让追思英雄、崇尚英雄的道德标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青少年,成为他们价值观的一部分,让英烈精神得到传承和弘扬。从这个意义上看,在清明节期间组织青少年祭扫烈士墓,对于帮助青少年了解真实感人的英烈事迹,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振奋全社会的民族精神,凝聚社会共识,促进英烈文化作为主流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传承和弘扬在于体察、体会、体悟,由此产生共识和认同。在清明节这样一个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重温革命英烈积累留存的精神遗产,在慎终追远中涵养家国情怀,用以规范、调整当代尤其是后代的行为和思想,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契机。我们应该抓住这样的契机,多组织一些“量身定制”的活动,为青少年了解、传承和弘扬烈士精神创造条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作者:杨明生、胡元军,分别系湖北省政协特邀信息员、宜城市政协委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