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05日 星期三

    糖一样的味道 盐一样的力道

    ——吉林大学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作者:本报记者 鲍盛华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05日 01版)

        一位穿着整齐干净工作服的阿姨,站在咸菜盆的后面,手拿菜夹,笑容可掬,亲切可人。这是吉林大学艺术学院2016级学生郑雪芳完成思政课的主题作业“社会公德随手拍(画)”。

     

        在图画空白处还写着郑雪芳的感慨:“在莘子园食堂不起眼的角落,有一位卖咸菜的阿姨,每次见她都笑盈盈的。有一次我问她,怎么每天都那么开心?她说,同学们愿意看到笑脸,这样才有胃口吃饭。我有一点儿惊讶,原来阿姨一直用自己的微笑关心、温暖着身边的人……”

     

        贴心漫画、公益摄影、街头巷尾的特色实践展示……近年来,吉林大学实施体验式教学,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为大学生搭起表达内心所思所想的平台,使基础理论与具体情境、理论认同与行为养成之间真正互动起来。思政课在形式方面像糖,是甜的,让学生们有趣味;在内容方面像盐,是咸的,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让学生们有收获。

     

        布置“社会公德随手拍(画)”作业的是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石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她按照体验式教学“导入启动—活动体验—反思分享—总结提升”的模式设定,先后组织学生开展校内外调研、描绘“我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晒梦想”等主题活动。

     

        把一门课上出像糖一样的甜甜的味道,是包括石瑛在内的思政课老师共同努力的方向。在思政课老师吕航的课堂上,情景再现式的教学方法彻底抓住了同学们的胃口。“导入情景,注重体验,是抓住学生胃口的关键。”吕航说。

     

        在给思政课调出甜味的同时,吉林大学更多地把价值和意义注入每一堂课当中。“我们的思政课教师积极探索,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让正确的理论、科学的知识渗透到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融入学生的心田。”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喜平说。

     

        学生们也在用他们在课堂上和实践中获得的糖与盐的两种味道影响别人。在“三教”一楼大厅,有个由学校向日葵社团设立的“自助爱心义卖架”,师生们自助投币购买标注好价格的文具。向日葵社团原负责人左琦告诉记者,所得收益全部通过有效途径捐赠出去。除了义卖,他们还向关注自闭症儿童、短期支教、关爱孤寡老人等活动方面扩展。而成立这个社团的最初想法就诞生在思政课教师朱翠微的课堂上。

     

        在十多年教学中,朱翠微始终坚信一个朴素的想法:道德、思想政治素养不仅是教授出来的,更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出来的。因此,每学期在上课之初,她都会事先提出选题范围、任务要求,采取分组实践、集中汇报、公开评分的形式,鼓励学生们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去完成一项实践任务。“事实证明,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朱翠微说。

     

        (本报记者 鲍盛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