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互鉴·中国博物馆“走出去”】
作为世界历史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凭借其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以及不同时期的数千件藏品,一直以来在各类博物馆排行中都牢牢占据前列。
位于塞纳河畔的卢浮宫曾是法国历代帝王的行宫,直到1793年法国大革命期间,这座王宫才正式被改造为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博物馆,在历史上首次打破了以往只有贵族或中上阶级才得以进入参观的“特权”。
1981年,法国政府将卢浮宫建筑群的全部建筑划拨博物馆,对卢浮宫实施大规模整修,并由华裔美籍设计师贝聿铭设计位于卢浮宫中央广场上的透明金字塔建筑。整修后的卢浮宫于1989年重新开放,馆藏的《米洛的维纳斯》《萨默特拉斯的胜利女神》《蒙娜丽莎》这3件镇馆之宝让全球艺术爱好者为之痴迷。
从王宫到博物馆,再到集收藏、展示、修复、研究和教育于一体的大型国立文化机构,卢浮宫一直在求新求变,以丰富多样的主题和展品,辅以讲座、研讨、电影放映等配套活动,让受众能够全方位立体地了解、感受展览主题。
除了举办展览外,卢浮宫还与世界各地的知名博物馆合作,相互提供展品及场地,举办主题展览,在海外推广法国文化的同时,也极大丰富了卢浮宫的自身展览,满足了不同参观者的需求。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以及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故宫在卢浮宫:中国皇帝和法国国王”展览,以及今年年初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卢浮宫的创想——卢浮宫与馆藏珍品见证法国历史八百年”展览就是此类合作的典范。
作为世界知名的博物馆,卢浮宫的票价仅为15欧元,且每月的第一个礼拜天均免费。未满18周岁的观众,18至25周岁且居住在欧洲经济区任一国家内的观众,艺术史、雕塑、实用艺术专业老师及艺术家,只要出示相关证明均可免费参观。每周五18点后,常设展览对26周岁以下的任意国籍观众免费开放。每周五晚,卢浮宫的参观者中60%是18岁到26岁之间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免费参观常设展览,然后参加由博物馆策划的各种文化活动。经过几年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后,这项政策已逐渐成为法国以及欧洲年轻人周五晚必备的文化盛宴,为法国以及欧洲的艺术普及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报驻巴黎记者 黄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