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28日 星期二

    相关医疗团队严重缺乏,大量捐献肺器官无法利用——

    肺移植能否摆脱尴尬处境

    作者:本报记者 田雅婷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28日 08版)

        对于终末期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来说,“换肺”是唯一的出路。然而,我国器官移植领域存在巨大供需缺口,不仅缺器官,更缺医生和医院,而肺移植,又是该领域中的高难度技术,能开展此项手术的医生和医院少之又少。据统计,我国每年接受肺移植的患者只有200人左右,这意味着大量患者随时面临死亡。

     

        近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建立肺移植中心。肺移植的话题再度引发关注。

     

    多数人不知肺能移植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间质、肺血管及胸膜腔。慢阻肺、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弥漫性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疾病发展至严重阶段,会出现呼吸循环不全和衰竭,而肺移植是唯一彻底的终极治疗手段。遗憾的是,多数人只知道肾脏、肝脏可以移植,并不知道肺也可以移植。临床中,很多患者直到肺部疾病恶化到晚期才去医治,但往往为时已晚。

     

        我国著名肺移植专家、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指出,事实上,目前肺移植技术已很成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球已完成4.7万多例肺移植手术,所有肺移植病人的中位生存期为5.7年。然而在我国,与每年数千例的肝脏、肾脏移植手术相比,每年接受肺移植手术的患者仅有200例左右,可见肺移植处境尴尬。

     

    我国大量肺源被浪费

     

        很多人会认为,肺移植数量低的主要原因是供体匮乏,但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坦言,我国大量肺源被浪费。

     

        黄洁夫解释说,我国具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本就严重不足,目前仅169家医院具有器官移植手术资质,其中能够开展肺移植的就更少,还不足20家。同时,在脏器移植中,肺移植又是器官移植中的高难度技术,国内的肺移植医疗团队严重缺乏。因此,常常是一个捐献者的肝、肾可以被利用,但肺却面临无法移植的困境。

     

        除了肺移植,心脏移植也同样面临这样的处境。据了解,去年我国器官捐赠数量有4080名,但心脏移植只有368例,肺移植204例。“大量宝贵的心肺器官被白白浪费,实在可惜。”黄洁夫说。

     

    更多呼吸病患者有望新生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院士介绍,肺移植是个多学科交融支撑起来的学科,没有强大的内外科技术支持,很难将这个学科建好。因此,亟须构建呼吸疾病从预防到终末期治疗的全程体系。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此次建立肺移植中心,由王辰任中心主任,陈静瑜任中心副主任。该医院是我国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领域具有突出优势的国家级大型综合医院,而陈静瑜被誉为“中国肺移植第一人”,个人年手术量位居世界第一,此次强强联合,将开展规模性肺移植,为广大严重呼吸病患者带来新的生命希望。同时,此举有望开创我国肺移植的新局面,使我国对终末期呼吸疾病的治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报记者 田雅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