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作家刘震云的小说《我不是潘金莲》最近新出了德文译本。日前,国家汉办和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邀请刘震云在维也纳莱波雷洛书店与读者见面。该书德文版译者、著名汉学家阿克曼先生也一同现身。在这个紧挨维也纳市中心斯蒂芬大教堂、寸土寸金的书店,每个角落都挤满了听众。
书店主人舜卜尔女士说,刘震云已经不是第一次让小店宾朋满座了。让她高兴的还有,“孔子”也走进这个西方书店,而且恰逢她的书店刚被评为奥地利最佳书店。
见面会很快转入正题。曾当过德国歌德学院莫斯科和北京分院院长的阿克曼先生是位跨文化交流的专家,他以欧洲人懂得的方式介绍了这位在中国大名鼎鼎的作家。他介绍,刘震云出生于河南的一个村庄,当过兵,上过中国最著名的大学北京大学,当过记者。阿克曼对在场的奥地利读者特别强调,刘震云从前出生和生活的村庄可不是奥地利下奥州田园式的村庄,那里从前的生活很苦。在与刘震云的互动中,阿克曼还说起他很早以前在河南见到了刘震云时年93岁祖母的经历,以此佐证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是多么的有意义。
阿克曼朗读了译作中的片断,听众听得出神,不时发出笑声和掌声。刘震云认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很重要,需要像阿克曼这样能将中国式幽默传达给西方读者的翻译家。他说,他的书如今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他随着译者和译著也去了20多个国家。因为这些国家有不少人读过他的书,因此就有了理解和了解,他去那里就没有陌生感,“我的书中有100多个人物,他们给我打了前站,我再去就是和他们会合”。他还表示,这次应国家汉办和各地孔子学院安排去了瑞典、荷兰和捷克,现在来到奥地利,还将去意大利和德国。这次交流对他来说是一次很好的跨文化交流的机会,可以集中听到不同语言读者对他作品的评价。
阿克曼说,像他这样的中国文学翻译者和中国文学在欧洲如今还会遇到不少的阻力。当他向这里的出版社推荐中国文学作品时,被问到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作家是不是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当听到否定答复时,原本喜悦的出版商会立即展现一脸失望。这种在欧洲出版界还存在的对中国现实极端的、简单化的、扭曲的偏见,是中国作品在这里需要面对和克服的一个重要障碍。刘震云作品中当然有批判,但他不是“持不同政见者”。
刘震云则说,其实一味追求讽刺、批判和揭露社会的作家并非第一流的作家,因为这些功能新闻报道就可以做得到。文学最重要的作用是要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生活的本质,进而看到人性的本质。一个作者最重要的责任,是把生活中被忽略的人、情感和话语一点一滴打捞起来并告诉大家。他说,在这个意义上,《我不是潘金莲》不是一部社会小说,也不是一部政治小说,而是一部关于一个人说一句话能在这个世界上到底占多大分量的故事。例如,如今特朗普、默克尔和普京这三位每说一句话,全世界很快都知道了。但李雪莲这个普通的中国农村妇女想说的一句话——“我不是一个坏女人”,说了20年,世界上却没有一个人听她的。当全世界的人都不听她说话时,她只能对牛说话。“当我想将李雪莲从被全世界忽略的泥泞中拉出来的时候,我发现她眼中充溢对我感激的目光。李雪莲似乎在对我说,你是我的第二头牛。”这本书在中国已经卖了200多万册,所以现在全中国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叫李雪莲的人想告诉大家“我不是一个坏女人”。“我的书现在有20多种译本,有20多个国家的人都听到了这个中国妇女想说的这一句话。这是我写这本书的根本目的。如果说我批判什么,那就是我们这个世界对普通人所说的话还存在漠视,因为我并不觉得李雪莲的话没有特朗普、默克尔和普京的话重要。相反,它更重要。”
现场不少奥地利读者想知道,故事这么出神入化,是不是作家的生活中有写作的原型?刘震云说,这个故事在实际生活中没有原型,因为生活中的人身上未必能够发生一个完整的故事。生活中的人可以产生特别真实的细节和情节,但在文学作品中,需要作家通过想象力把这些细节和情节搭建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结构。就像维也纳的斯特芬大教堂,生活中不存在可以照搬过来的教堂,但存在石头,是工匠按照设计用石头一点点建起来的。
阿克曼向记者表示,中西文化面对面交流很重要,可以增进了解,消除误解。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更多的不仅能抓住中国读者而且也能引起西方读者兴趣的“刘震云”。
(本报维也纳3月27日电 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王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