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蚕丝被,10年不用翻洗。”在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毓芳边说边向记者展示蚕丝被新品。从2002年年初创时只有6名员工,到现在开出300多家门店,“太湖雪靠的是创新、匠心。”胡毓芳说。去年8月,太湖雪挂牌新三板,成为苏州蚕丝被行业第一股。
太湖雪丝绸的发展,正是江苏苏州吴江区震泽丝绸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靠“一根蚕丝”,震泽现已聚集百余家丝绸企业,拥有种桑养蚕、煮茧缫丝到织服成被的完整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2亿元,并持续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创造了近万人的就业岗位。
震泽,地处“吴头越尾”,是以太湖古称为名的千年古镇。唐朝起,这里便有人栽桑、缫丝、织绸。明清时期,震泽一镇出口的生丝占全国总量的1/15。丝绸之于震泽,已经是一种深入小镇骨髓的文化,融入百姓生活的气质。
过去十多年间,震泽通过恢复蚕丝同业公会、发布全省首个蚕丝被联盟标准、引进国家丝绸及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震泽办事处等方式,一步步规范了丝绸产业的发展。2016年10月,震泽一举跻身全国首批“特色小镇”,当前正全力建设“中国丝绸小镇”。有了“金字招牌”,如何为整个丝绸产业发展凝聚更多智慧、增强原创力和生命力、塑造企业特有的品牌和符号呢?
这两年,震泽通过举办苏州丝绸小镇国际丝绸论坛,启动“震泽丝绸杯”中国丝绸家纺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吸引设计创意人才,助推震泽丝绸产业与商贸、旅游、文化有机结合,将昔日传统的蚕丝古镇逐渐推向时尚前沿。同时,紧扣“互联网+”的脉搏,震泽积极为丝绸企业搭建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目前,震泽丝绸企业已在全国130多个大中城市建有专卖店,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打响了苏州丝绸品牌。
去年11月,由震泽镇政府与太湖雪共建的蚕丝园开园。在4000平方米的蚕桑文化园里,市民和游客不仅能观赏到太湖流域悠久的养蚕历史、蚕的一生、制丝工艺、拉绵制被、扎染刺绣以及丝品的展示,还可以游桑园、采桑果、品桑茶、喝桑酒,享受生态农家乐。同时,逐步恢复的2000亩桑林已渐成气候,不仅形成了江苏省内少有的种桑养蚕生态,更通过现代化的温室大棚养殖方式,让农民回归丝绸产业,实现了四季养蚕。此外,通过与苏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蚕丝园正成为推进发展科技蚕业的有力载体。
随着震泽“文商旅农”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小镇正不断集聚起新气象。一条串联丝业公学、江丰银行等古镇丝绸历史“活化石”的“新丝路”游线已经启动,正在建设的现代蚕桑科技园、文化体验中心、湿地公园生态休闲中心、丝绸企业创意定制中心等也将成为文化旅游新景点。过去的幽街小巷正逐渐成为创业者眼中的“香饽饽”。
“中国丝绸小镇实现的不光是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融合’、共富共享,还要让震泽人民感受到:眼前的艺术品,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家乡就是蚕乡,丝绸就是乡愁——我们应该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感到光荣,这种文化自信,才是更真实厚重的获得感。”震泽镇党委书记陆斌说。
今年4月21日,吴江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即将开园,这是震泽为本地丝绸企业量身定做的全服务链平台,主要实现质量检测、文化展示、创新设计、电子商务、会务策展等功能。同时,宋锦、缂丝等一批丝绸非遗技艺传承人也将入驻丝创园的各个大师工作室,实现丝绸技艺的活态传承。“不久,这里将形成一个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等环环相扣的创新系统,这既是震泽丝绸企业的新期盼,也是‘中国丝绸小镇’的新起点。”陆斌说。
(本报记者 苏雁 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