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对东南欧国家斯洛文尼亚来说,过去的2016年可谓全面“变绿”的一年。先是首都卢布尔雅那被授予“2016欧洲绿色之都”的称号,随后该国又荣膺全球首个“绿色目的地”美誉,并首次进入全球环境效绩指数前五名,日前英国《每日邮报》又将其列为“全球十大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斯洛文尼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其“绿色之道”和生态文化令人深思。
“欧洲绿色之都”的发展成就
“2016欧洲绿色之都”花落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无疑是对这座仅有28万人口城市的极大肯定,因为这项荣誉通常属于那些可持续及富裕程度都位列前茅的世界名城,如哥本哈根和斯德哥尔摩等。卢布尔雅那荣获这一称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对交通的成功整治。不到十年间,该市原本拥堵不堪的中心区域基本实现了无车出行,在这个欧洲面积最大的无车区中,只允许行人、自行车和低排放巴士通行。
上午6点至10点,持有许可证的运货或载客汽车可进入该区域,其他时间严禁车辆通行。如驾车前往市中心,必须把车停在无车区外的地下停车场,然后步行、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到达目的地。停车费包含一张往返市中心的巴士票,或者是自行车使用费。为鼓励民众使用自行车出行,该城还成功建设“泊车-骑行”系统供换乘者换车,并允许人们在行人区域慢速骑行自行车,而一般欧洲城市的步行区都不允许骑自行车。对于老人、残障人士以及带孩子的母亲等出行不便的人群,则由电动出租车为其提供免费搭乘服务。
在非中心区域,卢布尔雅那市政府的目标是在2020年前实现出行“均衡”分配。即三分之一的城市出行靠私家车,三分之一靠公交系统,其余三分之一是纯绿色的非机动方式。
此外,卢布尔雅那还是欧洲第一个制定了“零垃圾”战略的首都,垃圾分类要求得到严格执行,近三分之一城市垃圾得到回收利用,这也是该市被评为“欧洲绿色之都”的原因之一。
“绿色之道”让发展更健康、可持续
斯政府称,斯洛文尼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倾听国民意见,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斯政府的经验证明,通过增加短期投入,公众和企业可以转化为环境整治的积极参与者和动力所在,从而获得长期的可持续收益。卢布尔雅那的成功例子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范例,环境治理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是可以解决的。
十年前,卢布尔雅那市市长扬科维奇推动市中心无车化时,遭到民众强烈反对。政府在充分倾听各方反对意见后,认识到市民并非反对无车区的决定,而主要是需要其他可行的替代交通方式。于是政府在加强与市民互动沟通的前提下,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配套举措,既保证了无车区建设的推动,也帮助市民减少和克服了短期内的不便和困难。
同时,“绿色”也意味着机会。“绿色城市”“绿色国家”的概念与循环经济密不可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降低环境成本、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保护自然及其他稀缺资源等,在此过程中会创造出许多良性的经济增长机会。2016年,卢布尔雅那经济增长率达到8%,原因就在于该市加强了可持续基础设施的投入,良好的环境又刺激了旅游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
绿色生态使斯成为可持续旅游文化的楷模
斯洛文尼亚国土面积60%以上为森林所覆盖,有“欧洲绿宝石”之美誉。而且,该国是欧洲唯一一个同时拥有阿尔卑斯山脉、地中海、潘诺尼亚平原和喀斯特高原景观的国家,遍布境内的高山牧场、冰川湖泊、喀斯特溶洞等丰富自然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随着了解的深入记者发现,斯洛文尼亚的旅游文化之所以令人注目,其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被斯国民广泛接受并身体力行的“可持续”生态理念。
斯旅游局于2015年启动了“绿色斯洛文尼亚计划”,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认证系统,采用欧洲及全球可持续旅游委员会的标准,评定和颁发“绿色目的地”认证。要获得绿色证书,除了必须符合绿色能源利用以及废水处理等通常的环境标准之外,还在地域特征方面附加了文化遗产、自然以及地方美食维护等要求。当地政府还需签署一份绿色发展政策作为官方承诺,一旦获得认证,当地政府需要提交年度报告,每两到三年进行重新评估。目前,斯旅游局已为17个国内主要旅游目的地颁发了证书。此外,斯符合环保旅游住宿标准的酒店可颁发雏菊徽标,环境友好的海滩和码头被授予蓝旗奖励。
以绿色生态为主的系列措施使斯洛文尼亚成为全球可持续旅游的楷模。2016年9月,斯被“绿色目的地”组织评为首个“全球绿色目的地”,同时其首都卢布尔雅那也被列入最佳可持续目的地百佳榜。此外,斯还获得了欧洲“优质目的地”标识,成为欧洲第一个根据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评估并通过的国家。
正如斯洛文尼亚总理采拉尔经常强调的,可持续的循环经济概念必须成为斯洛文尼亚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础。这样的“绿色之道”也将继续助力斯社会经济生活的健康发展。
(本报萨格勒布3月20日电 本报驻萨格勒布记者 张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