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界代表委员之声】
连辑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文化是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交流合作的黏合剂。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坚守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切入口。在研究、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建立有效的对话机制和平台,同时注重建立学术成果社会化的长效机制。
(本报记者 郭超采访整理)
陈众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强健中华文化母体
中外文化交流,是我们激活自己的经典,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母体注入活力的重要手段。文学是我们深入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可以使我们对别人的生活感同身受,要通过阅读外国文学、吸收其优长,提升国民素质、强健文化母体。我们传承中华文化和借鉴外国文化,最终是为了让中国创造惠及全世界。
(本报记者 郭超采访整理)
蔡建国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委副主委)
青年应担起传承重任
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青年应当先行。当代青年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培养青年礼敬传统文化,担起传统文化传承的重任,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记者 李笑萌采访整理)
龙红代表(江西省文联副主席)
用好地方非遗资源
许多民间文艺,都是口口相传的。基层文艺院团是直接接触和传承这些民间文艺形式的群体,要善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做出特色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传承。
(本报记者 郭超采访整理)
高美琴委员(台盟中央妇委会主任)
提升群众艺术素养
文艺事业的兴衰既有赖于艺术家的创作,还受到人民群众艺术素养和整个社会文艺氛围的制约。培育艺术观众就是培育艺术的未来,应注重提升人民群众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水平。
(本报记者 李笑萌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