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新事】
一个已经停播8年的“郑喇叭”重新在舞台上响起;
一个已经消逝8年的生命又在云南花灯剧里复活。
3月1日晚,大型花灯剧《郑喇叭外传》在昆明云南艺术学院实验剧场首演,以云南花灯剧的形式再现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优秀共产党员郑垧靖的生前故事。剧中那充满滇西民族地区生活气息的场景让人倍感亲切,诙谐幽默的云南保山方言让人忍俊不禁,优美欢快的花灯歌舞别有情趣,曲折动人的公仆故事催人泪下。留在观众心里的,还有身穿迷彩服、脚穿黄胶鞋、肩背军用挎包的基层干部形象,还有郑垧靖自编自导的“郑喇叭广播站”。
“郑喇叭”在花灯舞台复活
郑垧靖是龙陵县平达乡党委宣传委员,一名滇西民族地区的普通基层干部,却做了许多不普通的事。他创办了“平达之声”广播站,传播党的政策和农民致富技术信息,6年如一日,每天有15000人能听到他的广播;他利用视频会议设备组织当地留守妇孺与外地打工的亲人千里“相会”;他说服群众种植烤烟、核桃,帮助村民们找到一条致富路;他翻山越岭调查取证,最终化解了8个村小组拖了34年的山林权属纠纷;在平达乡小河村遭遇山体滑坡时,郑垧靖争分夺秒帮助群众转移,使全村无一人伤亡,被群众称为“生命的保护伞”。2009年12月,年仅38岁的郑垧靖倒在了他所热爱的工作岗位上。
8年后的今天,“郑老师!郑大哥!郑兄弟!”一声声深情的呼喊又在舞台上响起,云南省花灯剧院用6年工夫精心打造了以郑垧靖的事迹为原型创作的现代花灯戏《郑喇叭外传》,让郑垧靖在舞台上复活了。这是去年云南省唯一入围文化部戏曲剧本孵化计划的原创大戏,该剧还入选了2016年度全国舞台重点创作剧目。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部以轻喜剧的方式表现的宣传先进人物的现代花灯戏。整部戏共有五幕,采用分段的形式呈现郑喇叭日常生活中为村民解决困难、无私奉献的故事。
精彩花灯演绎人物外传
“我们希望通过郑垧靖的真实故事来表现基层党员干部的形象。”云南省花灯剧院院长、《郑喇叭外传》中郑喇叭的扮演者黄绍成对记者说,在进行剧本创作时,他主张剧中所要表现的郑喇叭,是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人,所以,他们也致力于把人物在生活中与百姓开玩笑、一同歌舞等细节表现出来,让人物更加丰满不虚假。
《郑喇叭外传》在舞台布景上,没有大场景,舞美道具也不铺排,纯粹以人物的生活故事作为整部剧的观赏亮点。“从舞台的表现上,我们有戏曲回归的样式,就是一桌二椅的套路,舞台上很简洁明快,小成本制作,看的是里面的手法。”黄绍成告诉记者,郑垧靖本人非常活泼,兴趣爱好很广泛,会自编自唱,很符合花灯的特色。在每一幕的转场中,他们将郑垧靖的广播站搬到了舞台,以广播现场代替原本的幕后声音,同时加入了许多歌舞场面,让歌、舞、乐、戏融为一体。
郑垧靖生前生活工作的龙陵县平达乡是一个彝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因此花灯戏《郑喇叭外传》融入了许多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和歌舞,具有鲜明的云南少数民族特色。
只有一个主角的花灯剧
尽管全剧有90多分钟,共五幕戏,但从头到尾除郑喇叭一人外,其余全是群众演员。这也是《郑喇叭外传》的另一特点。
因为平达乡的老百姓对郑垧靖感情深厚,所以舞台的表现也将人物形象设置成“老百姓与郑喇叭”,形成了主角郑喇叭与老百姓的故事。“这相当于一个人要从头到尾撑起一部戏。”黄绍成介绍,因为希望能够打破以往的刻板形式,此次他们运用了轻喜剧的内核,使整部剧更加轻松,让观众在欢笑中流下泪眼来。
出演主角郑喇叭,黄绍成也很有实践经验。2011年,黄绍成到弥渡县挂职副县长,两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让他真实地感受到基层干部的工作与生活状态,为他此次的表演增加了不少的真实感。黄绍成也两次到龙陵县采风,寻找更加恰当的表现形式。
黄绍成表示,《郑喇叭外传》将成为向党的十九大献礼的地方戏,并将参与今年的新剧(节)目展演,他希望推动该剧目在全国巡演。
(本报记者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