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精神,近日,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在沪召开“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理论研讨会,组织40多位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深入研讨交流,进一步深化了认识、扩大了共识,取得了重要理论成果。
一、文化自信是更基本的自信
有学者评价,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以先进文化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96年来,中国共产党以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认识传统文化,剔除落后于时代的糟粕,创造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精神产品,让我们从僵化沉闷的文化窠臼中走出来,使中华文化翻开了崭新篇章。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把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融合起来,以文化人,用价值观引领社会、用科学理论破解发展难题,形成中国话语、中国理论和中国方案。
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文化自觉紧密相连。文化自强是文化自信的基本前提,文化自信必须有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产品作支撑,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必要条件,文化自信不是盲目自信,需要有对待本国和他国文化的自觉态度与认知。当前,我们强调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同时,主张世界各国各民族平等相处、合作互利、互学互鉴的价值观,倡导“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充分彰显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有学者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吸纳消化国外文化有益成分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创新形成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支撑。
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深沉的根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理论建构和制度设计,都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立足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进行独立探索、综合创新的结果。这种探索和创新的方法本身是“很中国”的,比如强调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文化自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归根结底是坚定文化自信。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命运。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或者背叛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历史悲剧。去掉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标识,后果就是《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那样,西方资产阶级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因此,只有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顺利实现。
有学者提出,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精神营养。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党,关键在加强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崇高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等为特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价值基础。坚定文化自信,最根本的就是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为保持党自身肌体健康提供精神支撑和灵魂寄托,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有学者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汲取不竭动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始终与中华文化变革同步,在每个重要历史关头,正是依靠生生不息的文化自信与进取精神,中国人民才把握住了中国道路正确的前进方向,向着民族复兴的目标日益接近。今天我们强调文化自信,就是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文化支撑。
三、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固本开新、推陈出新
有学者提出,坚定文化自信首先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交融的大背景下,我们要避免陷入西式危机、保证国家政治稳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弘扬当代中国的文化追求和理想,自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先进理念,驾驭市场经济,激活民主法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有学者认为,坚定文化自信关键是要增强价值观自信。文化不仅仅是具象成果的表现,更是深层次价值观的反映。坚定文化自信,必须从“德、创”两方面来增强价值观自信。以“德”的培育统领核心价值观。通过培育国家、社会和个人之德,倡导“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极大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和践行;以“创”的态度接续转化价值观。中国文化在历史中不断流变,其核心价值也随着时代的需要发生着转化。在接续传统价值中,既要反省审思、慎重选择,又要体现价值的拓展,使价值观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有学者提出,要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来增进文化自信。一方面,要不断提升文化转化的能力。文化自信不仅表现为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精髓的自信,还表现为对传统文化转化能力的自信。要鼓励大胆创新,营造创新创造的浓厚氛围,不断提升文化原创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使中华传统文化焕发出蓬勃生机;另一方面,要为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提供中国智慧。坚持用辩证思维看待文化现象,既看到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现代文化的冲击,又看到中华文化中包含着一些普遍价值,结合现代社会的语境,加以适度转化,提出开创性的理念,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提供中国的精神食粮。
有学者认为,要在提升中华文化现代传播力中增进文化自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坚持文化先行,通过广泛深入的文化交流,加深我国与其他国家人民的交往和相互理解,进而为推进互利合作共赢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条件。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着力提升对外文化贸易升级,有效构建起面向全球、按市场经济规则运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华文化传播体系。此外,还要努力打破西方文化霸权,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向世界清晰而又准确地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李明灿 单位: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