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01日 星期三

    天津滨海新区

    创新平台支撑产业转型

    作者:本报记者 陈建强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01日 03版)

        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天津滨海新区积极打造“创新平台”,使之成为支撑社会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如今,新区内众多创新平台呈现出多样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为提升区域“双创”活跃度、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贡献着源源动力。

     

    集聚“双创”资源

     

        为推动科技创新从“科研点”到“创新链”再到“创新面”的延伸,近两年,滨海新区围绕建设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创新中心”的定位,积极推进“先行先试”政策落地,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研发中心和科技企业,打造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目前,滨海新区设立的科技发展资金以每年15亿元的额度,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攻关、科技+金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新区科委在对区内5600家创新型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详细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引导企业入驻“双创特区”,帮助企业对接项目,在吸引创新资源汇聚、促进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重大成果产业化方面下出“先手棋”,打好“服务牌”。据了解,滨海新区“双创特区”挂牌一年以来,月均新增“双创”企业超过300家。“众创空间”吸引了腾讯、阿里、百度、360、车易拍、e代驾等互联网创新龙头企业相继落户。截至目前“双创特区”已聚集各类创新创业人才逾7000人。

     

        滨海新区积极对接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大力引进知名科研机构,陆续建立了“中英生物医药技术转化和产业化基地”“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产业创新平台,产业范围涵盖生物医药、新材料与新能源、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多个领域。以中英生物医药技术转化和产业化基地为例,该平台先后整合了英国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国内外龙头企业、风险基金等创新要素,使之成为国际化健康医疗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载体。该平台一经启动就吸引了海内外10个产业化合作项目进驻。

     

    促进产业发展

     

        2016年,天津滨海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成为国内首个GDP过万亿元的国家级新区。近3年来,滨海新区GDP年均增长13%。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来源于科技创新形成的产业优势。根据最新统计数字,目前滨海新区经认定的国家级、市级研发中心总量达417家,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形成了比较优势。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作为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支撑,连续多年牵头承担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搭建了一个涵盖药物早期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中试生产等药物开发各个环节的综合性大平台,同时也完善了以联合研究院为核心的现代化公共服务技术平台体系。由该院建设运行的“TjAb众创空间”作为津门首家入选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名单的孵化平台,已聚集了53支“创客”团队,注册成立了22家公司,产业项目涵盖分子医学、疫苗产品、医疗器械、外包服务及“互联网+医疗”等多个领域,成为促进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股强劲力量。

     

        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滨海新区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思路也在向“对外服务”转变,利用学术、科研、人才和设备优势,面向京津冀及全国各地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设备共享、检验检测、人才培养等多类型服务,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本报记者 陈建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