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这些人是来干什么的。反正他们在这里已经挖了几年了,说是有什么重大发现。”
居住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查干郭勒乡的金恩斯说。他还说,几代人目睹了这里的一堆堆石头,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更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有人说这里是墓葬,还有人说这是外星人来地球的降落点。
三道海子墓葬与鹿石遗址群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东北部查干郭勒乡,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三道海子墓葬与鹿石遗址群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阿勒泰地区文物局和青河县文物局的人员从2013年到2016年对这里的花海子三号遗址、美依尔曼四座遗址、成拜特七座遗址和托也勒萨依遗址的深入发掘后确认,这里是早期游牧王国夏季的礼仪中心。
湖边遗址带刻纹盾牌石属首次发现
这里海拔高度约2700米,大致呈东南至西北方向延伸,有三个大小不一的谷地。每个谷地中有一至两片大的水域和湿地,均由周围高山冰雪融水和夏季雨水汇流而成,故名三道海子。据考古人员调查显示,三道海子地区共分布巨型石堆遗址3座、中型4座、小型超过百座,鹿石约51通,岩画地点若干处。
通过考古发掘可知,花海子三号遗址为十字轮辐式石围石堆遗址,外石围直径约76米,中心石堆直径约34米,填于人工挖出的不规则圆形浅坑中,有10个夹少量石块的土堆分散于浅坑之中,为人工堆砌,应当有一定的寓意。在中心石堆边缘现存两通完整的鹿石,在外石围中有一块鹿石残块。外石围之外是石块围成的小祭祀圈,近50座。
最为重要的是,考古人员发现了五边形刻纹或素面的盾牌石。这种石板的形状以及上面的纹饰,在很多鹿石上发现。在外贝加尔——蒙古类型的鹿石上比较常见。大多数学者认为,鹿石上的这种图案表示的是古代武士使用的盾牌。盾牌石上的圆圈纹,可能是太阳的象征,体现他们对太阳的崇拜。盾牌石上的人字折纹为7条或者9条,这些数字传统上也是具有天及宇宙的观念。
湖边遗址带刻纹的盾牌石是世界上首次发现。证明这种石板无论是有纹饰,还是素面,都可能是古代这个地区通用的一种石质祭器,是模拟盾牌的一种法器,除了辟邪、驱鬼等,可能还具有太阳崇拜的功能,7重或者9重天及宇宙的观念可能蕴含其间,主要在级别较高的祭祀遗址使用。
在花海子一号遗址附近,考古人员发掘了美依尔曼的10座遗址,它们围绕花海子最重要的一个泉源分布,有小型方形石围圆石堆一座,其余9座为小型圆形石堆。在小型方形石围圆石堆一边石缝中发现残碎的陶片,一座圆形石堆中部发现人骨,一座小型圆形石堆发现一块动物骨头。
沿干涸的河沟分布着30多座成拜特遗址,有中型石围石堆、小型方形石围圆石堆各两座,其余基本为圆形石堆。在这些石堆中发现了少量马、牛和羊的骨骼,除此之外,没有发现其他遗物。
托也勒萨依遗址则由鹿石和石块围成的小祭祀圈构成,发现了三通新的鹿石,并发现祭祀圈中有烧灰的痕迹。
或与“独目人”“一目国”有关系
主持发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郭物表示,三道海子地区遗址群规模宏大,遗址类型丰富,保存较好。其中类似花海子一、二、三号遗址这样的轮辐状石构遗址和鹿石最有特点,相似的遗存集中发现于青河县、富蕴县和阿勒泰市东部地区,另外新疆的吉木萨尔县、巴音布鲁克草原、伊犁河上游的喀什河流域和温泉县等也有发现。而在蒙古中部、西北部和俄罗斯图瓦萨格雷河谷地区、俄罗斯阿尔泰地区都有分布。
“此类石构遗址均为十字轮辐石围石堆遗址,西北向的辐条所指方向和夏至太阳日落方向一致,东南向和西南向的辐条所指方向大致和冬至日出、日落的方向一致,这些辐条在晚上也大致对应银河、月亮和一些比较明显的星座。因此,这种结构的遗址至少是和太阳、月亮、银河、星座等天体的崇拜有联系。”郭物说道。
郭物分析,阿尔泰—萨彦—天山地区可能是欧亚草原游牧文化的发祥地,在山地游牧经济实践的基础上,较早形成游牧王国。蕴含统治集团意识形态的垂蹄伫立金鹿、蜷曲或者垂足雪豹、垂足野猪的器物或者纹样,还有圆锥状金耳坠随着文化的强盛广泛流传。从三道海子的考古发现看,这里分布的以石围石堆和石堆遗址为代表的遗存几乎都是祭祀遗址,这类遗址在蒙古西部、俄罗斯阿尔泰山地区也有分布。根据俄罗斯图瓦阿尔赞墓地和三道海子祭祀遗址文化遗存反映的相似性看,他们可能是同一群人留下的遗存。根据规模和高等级的器物分析,阿尔赞墓地是早期游牧王国的王族墓地,三道海子是其夏季的礼仪中心。
迄今的考古发现认为,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以前,萨彦—阿尔泰地区势力最强大、文化最发达的人群分布在俄罗斯图瓦、蒙古西北和中国以青河、富蕴为中心的阿尔泰山地区。其文化影响跨越欧亚,东至兴安岭,西至喀尔巴阡山。从时代和扩张态势等因素分析,以阿尔赞墓地和三道海子遗址群为代表的艾迪拜尔—三道海子文化可能与西方文献中的“独目人”、中国文献中的“一目国”有关系,“独目人”可能是欧亚草原最早建立游牧王国的人群之一。
(本报记者 王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