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26日 星期日

    中小学“教授”什么样

    ——专家谈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资格评审

    作者:本报记者 靳晓燕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26日 06版)

        近日,贵州、浙江、北京等地中小学教师取得正高级教师职称名单相继公布,一些中小学教师终于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大教授”。

     

        以北京为例,此次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资格评审是全市范围内首次评定,评出的68名正高级教师是,来自北京市所属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校外教育等机构,分布在中学、小学、学前、职教、特教各学段的17个主要学科,大多数长期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一线工作。

     

        “‘教授’级中小学教师的评审,是对基础教育职称评审制度的重要突破,应该有助于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创新,有助于释放一线教师的教学创造力。”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潘涌表示。

     

    正高评审释放创造型教师的教学活力

     

        华应龙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副校长,从教33年,是这次高级职称获得者之一。

     

        以前他也曾想:国家怎样才能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师范,是不是可以将所有教师职称系列合并,让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也可以参评教授?现在,这样的夙愿已部分实现。“现在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合并,可以让小学教师‘站直了’教书,真好!”

     

        过去,中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为副高级、小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为中级,中小学教师没有正高级职称。

     

        “从国家层面而言,这样的改革旨在破解20世纪80年代‘封顶式’中小学职称制。由于到‘副高’就封顶了,导致许多年轻有为的中学教师失去追求目标,进取精神开始弱化,‘转行’‘跳槽’频现。‘正高评审’的创意出台,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可以消解上述‘封顶式’职称评审的遗憾,释放创造型教师的教学活力。”潘涌说。

     

        在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将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统一为初、中、高级。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要重点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合理设置职称评审中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

     

        其实,这样的试点探索还更早。2009年10月,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山东省潍坊市与吉林省松原市、陕西省宝鸡市一起成为全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试点地区,试点的任务是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并设置正高级教师职称,这是国家首次在基础教育领域设置正高级教师职称。

     

        记者查阅各地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相关资料看到,有的特别注明:在推荐过程中应注意学段、学科分布,并向基层一线优秀教师、乡村教师倾斜。宁波大学教授冯铁山参加过浙江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的评审工作。在他看来,有效激发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的效能,就要发挥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的激励作用,其任职资格必然要切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而不能“看得见摸不着”。

     

    避免完全套用既有标准“格式化”中小学顶级教师

     

        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师德优良、教学业务精湛、科研能力突出、示范引领作用显著……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等同于大学教授,能获得这一称号,并非易事。

     

        科研论文是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对中小学教师而言,最重要的又是什么呢?

     

        “重师德、看实绩”,这是不少教师的感受。

     

        “赞同弱化论文的权重。”华应龙认为,论文权重过大的评比导向不利于促进教师扎根实践和反思变革。当然,也不宜完全取消论文在评职评优中的“份额”,否则不利于教师的发展。

     

        “中小学正高级职称是从专业的角度衡量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技术、学识业务的一把尺子。不能生搬硬套高校教授的任职资格中唯科研课题、学术论文的价值取向,而应考虑教育教学的成效与影响。”冯铁山表示。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在正高级职称评审中应同中有异、各有侧重,应当谨慎,避免完全套用既有标准去‘格式化’中小学顶级教师。”潘涌表示,“如何教学、方法创新和风格形成等‘实践指数’,必然是考量教师教学成就的不能忽略的标准,这个方面不能弱化。评审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应当注重其对学生的‘学风养成’与‘班风建设’这样的‘育人艺术’。”

     

    从严维护中小学正高职称专业性

     

        冯铁山告诉记者,从申报材料看,发现部分材料出现了“教育管理成果代替学科教学”“集体成果顶替个人成果”等现象,为了体现评审过程的公平性,有必要从严维护中小学正高职称的专业性。

     

        作为中小学教师最高级别的专业职称,其明示与隐含的正能量是巨大的。冯铁山认为,要发挥正高级职称的效能,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必须多途径、多方式发挥正高级教师的作用,借鉴并采取诸如“名师工作室”等方式,让正高级教师承担教育教学改革任务并发挥传帮带青年后备人才的作用。另外,正高级教师毕竟人数不多,要发挥中小学正高级职称更大的效能,各校还必须有的放矢地推进校内专家评聘制度,激励全体教师参照正高级教师任职资格,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某一方面的成绩,学校给予某一层级的专家评聘。一方面,促使教师人尽其才,另一方面,也为广大教师搭建参评正高级职称的桥梁。

     

        “不能简单认为一旦有了正高级职称的评审,就一定能够整体性地解决激发教师的创造活力问题。‘评’‘聘’有所分离,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性手段。”潘涌建议。

     

        (本报记者 靳晓燕)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