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26日 星期日

    运动场是最好的课堂

    ——我看校园足球的普及和推广

    作者:许基仁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26日 05版)

        普及推广校园足球是个新事物。与职业足球相比,我们很难有现成完备的国外校园足球经验可资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社区足球、业余俱乐部体系完备,那里的青少年可以更多地依赖这两条路径而不是单靠校园来亲密接触足球。但在中国,如果要在青少年中普及足球,校园足球几乎是唯一路径。所以,现阶段发展校园足球很有必要,是扩大足球人口、培养后备队伍的有效途径。

     

        万事开头难。据我在2015年和2016年参与的“校园足球”和“社团法人改革”两次调研的情况看,刚刚起步的校园足球仍要破解观念、师资、场地、保险、经费五大难题。

     

        社会上对校园足球有各种议论甚至批评,有的属于睿见,有的属于无知,更多的属于对校园足球的功能和定位缺乏足够的了解。

     

        为什么要发展校园足球?普及足球人口、培养后备力量是绕不过去的目标,但这不是唯一的目标,甚至不是主要的目标。

     

        国内中小学生体质较差,几乎不掌握任何运动技巧。要改变这种状况,在校园内普及一门大家喜爱的运动项目势在必行。校园足球沐浴着足改方案的春风,碰巧成了“试验田”。

     

        更重要的是,体育是锻造健全人格最有效的手段。蔡元培老先生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至今仍振聋发聩。足球等运动项目中所蕴含的荣誉意识、进取意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规则意识和挫折教育、永不放弃的精神以及阳光开朗的性格,正是中小学生目前急需积攒的人文素质。体育是最好的教育手段,上述人文素质的养成,有些是很难通过课堂获取的,而运动场是最好的课堂。

     

        显然,开设那么多足球特色学校,并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要培养挖掘“梅西、C罗”,更多的是想依靠足球课作为抓手来改革校园体育课内容,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并喜欢一门运动,掌握一门运动技巧,这将陪伴他们一生,也将使他们一生受益。

     

        当然,校园体育不仅仅是足球,校园足球也未必适合每个孩子。只不过在现有基本条件下,足球先行一步罢了。据我了解,校园篮球、排球、网球、游泳甚至冰雪运动都已经悄然起步。

     

        憧憬未来的校园体育,我心中的理想模式是:依托校园体育课,借助社会资本、教练、技术、场地等,扩充运动项目数量,建立“运动项目超市”,扩大孩子们的选择余地。如果是“小马拉多纳”,就让他踢足球;如果是“小聂卫平”,就让他下围棋。如果非要让小马下围棋,让小聂踢足球,不光出不了人才,也很难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如同“精准扶贫”的提法一样,这其实也是一个“精准普及”的概念。学校和社会如果能拥有更多的资源,提供更多的运动项目,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特长让其“自然成长”,则功莫大焉!

     

        校园足球、校园体育,起步阶段的普及重在数量,跟进阶段的普及重在质量和效果。校园体育也要加快实现从“粗放式普及”到“精准普及”的蜕变。

     

        (许基仁,作者系新华社体育部主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